2018年起,福建、河北、辽宁、江苏、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省启动新高考改革,2021年,这8个省份的考生将迎来"3+1+2"模式的首年录取。
前 言
从2018年秋入学开始,广大考生和家长们大量的注意力都放在“选科”上,绞尽脑汁猜想选择什么样的组合会在分数上更有优势。实际上,"3+1+2"由于物理和历史成为必选项,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这4门再选科目的分数博弈已经弱化。
相对于选科,我们建议大家要更关注"3+1+2"新高考的录取模式、高校专业选科要求、志愿填报等多方面的调整变化,这会反而能帮忙大家在选科时更加理性。
老高考录取模式相对比较简单,就算不提前准备,临到志愿填报好歹还有多年的数据和先例可以参考,勉强足以应对。而面对新高考更加复杂的录取模式、志愿填报规则,若不提前多做准备,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为什么说"3+1+2"弱化了再选科目的分数博弈?"3+1+2"录取模式、高校专业选科要求、志愿填报等多方面的调整变化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带大家从多个方面深入了解。
实际上,"3+1+2"已经在很大程度规避了"3+3"模式由于等级赋分制导致的选考科目博弈问题,尤其是物理与历史。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很多学生来说,选择物理或历史的倾向还是比较明显的,大部分考生还是会选择历政地、物化生的传统文理组合。且受限于学校的硬件和师资,很多中学在选科时,也并没有给到学生12个组合这么大的选择空间。为方便教学和管理,大多数学校和老师会引导同学们尽量选择大文(政史地)大理(物化生)组合。少数某些科目确有特长的学生,在学校能满足的条件下才会选择一些小众的组合。
"3+1+2"模式下,物理或历史成为必选科目,并以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这4门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总成绩的科目,从0到100分的卷面原始分区间压缩到30-100分的赋分区间,整体成绩的区分度实际上降低了。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这4门并不会按照物理组合和历史组合分别赋分,而是按照每科参加考试总人数为转换基数进行赋分。也就是说,大家无需过度关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在分数上的博弈。考生之间若要拉开差距,重点仍在语、数、外及物理/历史,这些按照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的科目上。
大家要注意"3+3"与"3+1+2"是两套不同的选科要求体系,相对于"3+3"模式,"3+1+2"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考生选科的空间。
在"3+1+2"模式下,招生计划将按照首选物理与首选历史分成两本,同一所高校首选物理/历史均可的相关专业,也就是传统意义上“文理兼招”的专业,将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物理与历史的招生计划册。
我们以厦门大学为例,考生首选历史科目,就可以填报原先老高考文科类或文理兼招类大部分专业,但是即便是再选科目选择了化学或生物,理论上能填报的理科类专业也只剩药学。
这种情况在各大高校是普遍存在的,物理具有压倒性优势,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可以填报原先老高考理工类和文科类绝大部分专业,首选科目为历史的考生,再选科目即便是选择了化学+生物,实际上也无法填报绝大多数的理工类专业,选择的范围仍是在原文科类或者文理兼招类专业。
另外,一定要考虑到未来就读大学专业的学习规划。比如有读临床医学的打算,虽然从理论来讲,选择物理+化学+任意科目,已经可以填报绝大多数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但是,在未来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习中,生物类课程也是重中之重。有读医学打算的考生,建议在选科上,还是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的组合更有利于之后的学习和规划。
总体来说,虽然录取时很多专业可能没有严格的选科要求,但大学课程与高中基础学科能力密不可分,同学们还是要有意识的提前做好规划,这与未来的大学专业学习及继续深造都是密切相关的。
新高考8个省份,录取时,志愿设置也是存在差异:
辽宁、河北、重庆3个省份采用了【院校+专业】模式:以1个院校+1个专业为1个志愿单位进行填报。投档模式为专业平行志愿,无专业调剂。
目前各大高校招生专业的选科要求也已经公布,"3+1+2"模式采用【院校+专业】录取的省份,高校在编制招生计划时,只需要按照首选物理和历史分别编制招生计划(首选物理或历史均可的专业按照一定的比例统筹分配到两本计划册)。采用【院校+专业】录取的省份,同学们在选科时可以更有针对性,未来志愿填报时,志愿是直达专业,不存在专业调剂,能够比较好的满足专业需求。
福建、湖北、湖南、江苏、广东5个省份采用了【院校+专业组】模式:以1个院校+1个专业组+若干专业为1个志愿单位进行填报。投档模式为专业组平行志愿,组内调剂。
各个高校针对"3+1+2"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录取的省份,在编制招生计划时,除按照物理和历史分别编制招生计划(首选物理或历史均可的专业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两本计划册),还必须分别划定招生专业组。
从目前的"3+3"省份采用【院校+专业组】录取的上海、北京、天津、海南来看,各高校专业组的划定均是基于目前已公布的各专业的选科要求,同一科目要求的专业划为一组,组内有若干专业。每所高校大致会划定1-6个专业组不等,纳入招生计划册。具体的专业组情况应该要到2021年高考志愿填报前才会公布。
相对于【院校+专业】模式,【院校+专业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家选择专业的余地,其实也就是弱化了选科组合的作用。
也就是说,虽然理论上"3+1+2"有12种组合,物理历史各6个,但是院校在招生时一般来说并不会在【院校+专业组】模式的省份按物理和历史分别设置6个专业组,多种组合的可报考专业范围实际上是一样的。
"3+1+2"很多小众的科目组合比如【历史+化学+生物】、【历史+生物+地理】等,在志愿填报时,也并没有比传统的大文大理组合,增加多少可跨文理选专业的范围。
更需要强调的是,【院校+专业组】省份,大类不同但是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在放在同一个专业组的现象非常普遍。考生规划了半天,到志愿填报时,发现还是面临着专业调剂。考生直达某个专业的风险和填报难度较大。
新高考录取有先例,但是,前两批启动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均为"3+3"模式,今年实施"3+1+2"省份的考生将迎来首年录取。
"3+3"文理不分,除语数外,选考科目均赋分后计入总分,所有考生共同排名,划定共同的本专科线,按照同一本招生计划册填报志愿。
"3+1+2"物理组合和历史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分开排名,分别录取,也就是说物理组合与历史组合将单独公布一分一段表,单独设置本科线、专科线等,分别按照不同的招生计划册填报志愿。
所以,2021年,"3+1+2"各省无法参考"3+3"省份的院校专业录取情况,也没有相对精准的往年录取情况可参考。
"3+1+2"模式下物理组合与历史组合分列的招生计划情况、具体的填报政策(包括批次设置、志愿个数等)等关键信息并无先例可循,预计要2021年考后才会公布,在填报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给广大考生和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出分到志愿填报,只有短短的几天。这么短的时间内,想要收集整理资料,研究志愿填报规则,并做出合理的志愿填报方案,几乎是不可能的。
举个直观的例子,无论是“院校+专业组”还是“院校+专业”,志愿填报的个数均远远超过了老高考。
"3+3"【院校+专业组”】省份志愿填报个数
上海:24个专业组/每组4个专业,共96个
北京:30个专业组/每组6个专业,共180个
天津:50个专业组/每组6个专业,共300个
海南:24个专业组/每组6个专业,共144个
"3+3"【院校+专业】省份志愿填报个数
浙江:共80个专业
山东:共96个专业
预计"3+1+2"模式下,大家最关注的文理类本科批至少要填报96-144个志愿。虽然2020年大家经历了本科合并的洗礼,对志愿填报的个数增加已经有些许经验,但是3+1+2不但要关注新高考专业或者专业组的选科要求,还需要关注和老高考同样的单科成绩要求、身体要求、语种要求、专业录取规则等等,可谓是难上加难。
综上所述,高考终究是为了进入理想的大学和专业,除了分数,志愿填报更是关键。"3+1+2",最“可怕”的其实不是选科,而是录取模式、高校专业选科要求、志愿填报等多方面的调整变化带来的挑战。
一方面,要了解清楚新高考模式下选考组合实际可选择的专业范围,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未来的大学专业规划、职业规划、所在学校的条件合理选择选考科目。
一方面,要提前了解新高考录取模式、高校专业选科要求、志愿填报等多方面的调整变化,收集整理学习相关资料。这一点,家长们就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了。
后续,将对"3+1+2"新高考模式的相关细节进行详细解读,敬请关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