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大部分青少年都会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大,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属于成人水平,渴望得到和成人一样的尊重和信任。然而由于心理和能力发展的局限性,在面对复杂的情况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帮助和保护。所以,青少年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儿童,某种程度又属于成人,不只是青少年自己,很多他们身边的大人也不清楚到底应该怎样对待他们。结果,有时青少年被当做成人一样对待,并给于他们尊重和责任,而有时,又被当做儿童一样对待,期望他们毫不质疑地服从大人,结果引起了青少年们的反抗和叛逆行为。
有时候会听到有些家长怀念以前的年代。 那时候尊重长辈这个理念还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心间,他们从来没有怀疑过父母的权威,也不会违反规则而给家人带来羞耻。而如今的孩子们比从前难管教多了, 一言不合就说父母不理解自己,拒绝和父母沟通,总是做一些父母不能理解的事情。
人类学家米德认为,剧烈的社会变革,获得信息的多样性以及迅速发展的科技,这些因素聚集在一起,降低了父母的权威性。此外,青春期的提前和教育的延长使得同伴文化的影响力和同化力变得越来越强。
如果一个青少年对自己的父母排斥,不满,不信任,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但是他又有很多烦恼,希望找人倾诉,并且获得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愿意向自己的同龄朋友推心置腹。青少年这个群体有着不同于成人世界的价值观,文化因素和习惯。在这个群体里,他能找到归属感和被理解的感觉。在青春期,同伴对孩子的影响力有可能超越父母。
由于青春期的是从童年过渡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因此是否能够较为顺利度过这段时期尤为重要。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都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顺利度过青春期,那么他以后将深陷痛苦。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是人们探索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探索同一性失败的青少年将会经历自我怀疑和角色混乱。这样的个体可能会沉溺于自我毁灭,片面地注重他人的看法或盲目加入各种活动。他们更有可能对他人的意见斤斤计较或者也可能转向极端,从不顾及他人想法。为了缓解自我同一性混乱带来的焦虑,他可能会逃避现实或者求助于毒品和酒精。”
每个青少年的发展目标都是成为一个自主的成年人。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可能不像童年时那么亲密,但彼此之间的交流情感和信任依然继续存在。父母要鼓励孩子的自我成长,同时要关注和指导孩子的行为。要做到:理解和包容,接受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