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曾说:“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自古以来,男性在历史上占据主要地位,史书中鲜少有关于杰出女性人物的介绍。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女性对社会的发展毫无作用。
有这样一位杰出的民国女性,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她曾一个月失去四位亲人,35岁时当了校长,88岁当副省长,终身未婚,她便是吴贻芳。
出身平凡,年少时家道突变
吴贻芳,湖北武昌人。父亲是清朝学子,自小便接触四书五经等传统中式教育。因此,他并没有打算让女儿进入学堂。在吴贻芳的父亲看来,女子无才便是德。他为了给吴贻芳寻得好的夫家,甚至还为她裹了小脚。
但是,吴贻芳并没有按照父亲给她安排的人生轨迹去发展。父亲不让她学习,她便以自杀来威胁父亲。看到自己的女儿如此执拗,吴贻芳的父亲终于松口了,安排她和姐姐一起去学堂读书。
虽然有机会去学堂读书,但是吴贻芳当时上的学校非常一般,并没有开设英语课。而且大部分内容还是在讲传统教育。
这时,吴贻芳的二姨夫陈叔通替她安排了更好的学校。在那里,吴贻芳接受了先进的教育,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吴贻芳16岁的时候,有人诬陷她的父亲贪污公款,在这种情况下,吴贻芳的父亲跳江自杀了。
此时的吴家,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吴贻芳的哥哥,经受不住父亲去世的打击,竟然在不久之后也自杀了。紧接着她的母亲、姐姐相继离她而去。
一个月之内,吴贻芳失去了四位亲人。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年幼的吴贻芳悲痛万分,但是,她从来没有轻生的念头。虽然亲人相继离世,但是,她决定努力活下去,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勤奋刻苦,学成归来
亲人相继离世之后,吴贻芳之所以能坚强地面对一切,主要是因为她的二姨夫陈叔通一直在开导她,并把她接到了身边抚养。
之后,吴贻芳进入金陵女子大学学习。这时,中国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了,身为金陵能大的学生,吴贻芳一边学习着文化知识,一边关心着国家时局。
后来,五四运动爆发了。身为青年学生,吴贻芳满怀爱国之情。她组织学生,参与游行示威。在这场运动中,吴贻芳见证了青年学生的力量,也体会到了广大青年对祖国的热爱。但是,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若想真正意义上拯救国民,必须首先注重对学生的教育。
后来,吴贻芳从金陵女大毕业了。毕业之后,她选择在北京女子高师任教。由于吴贻芳的英文较好,曾给美国一所大学的校长担当过翻译。对方十分欣赏吴贻芳,并且推荐她去美国深造。
在美国期间,吴贻芳一直努力学习,观察其它国家的教育模式,为她之后的教育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期间,澳大利亚总理曾去美国发表演讲,他说中国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近代国家。听到这一言论之后,吴贻芳十分生气,她马上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了《密执安日报》上。
虽然当时有许多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大家也都十分生气。但是,只有吴贻芳是最早表明自己不满的学生。
由此可见,她身上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气魄。在吴贻芳发表自己观点之后,一大批的学生选择了站出来维护祖国的尊严。毕业之后,她选择了回国,担任金陵女大的校长,年仅35岁。
牢记责任,不忘初心
在吴贻芳担任校长期间,她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她认为,女校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女性的个人修养。
由于创办金陵女大的是外国基督教徒,因此,他们的主要目标便是在中国培养基督教徒。但是,中国当时的国情十分严峻,吴贻芳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之情。
但是,倘若吴贻芳大肆向学生宣扬爱国之情,必会引来创办者的不满,这样女校便没有了资金来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巧妙地提出了“厚生”的教学理念。
她认为,我们不应仅仅为了自己活着,也要尽自己所能服务社会,帮助别人。这样一来,既符合基督教的理念,又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一举两得。
虽然吴贻芳对学生们要求很高,但她也非常通情达理。由于女校有门禁,许多恋爱中的学生回来晚了便不能进入校园。
有一次,吴贻芳看到墙的外面放了一把椅子,她这才了解到许多学生经常翻墙回学校。吴贻芳担心学生们会受伤,便给情侣们准备了专门聊天的房间,她们可以在那里吃东西聊天。
后来,吴贻芳当选江苏省副省长,主要负责江苏省的教育工作。她不仅在国内有很高声望,在国际上,更是赢得人们的一致好评。
自己的事业一帆风顺,越来越好。但是,吴贻芳却一生没有结婚。她把自己的青春,全部献给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她88岁的时候,吴贻芳再次当选江苏省副省长。
冰心曾说:“我没有当过吴贻芳先生的学生,但在我的心灵深处总是供奉着我敬佩的老师——吴贻芳先生。”
虽然年少时遇到变故,一个月内失去了四位亲人。但是,吴贻芳并没有被这场意外打倒。她努力学习,性格坚毅顽强。虽是女性,却展现出了自己的豪情万丈。
学成归来之后,她35岁担任大学校长,尽自己所能去教育学生,为祖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在88岁之时担任副省长,并且终身未婚,展现了新时代独立女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