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形容求学者的孜孜不倦和对学问的追求所表现的精神。得益于科举制度,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追求学识有着一定的热衷,这其中多少为了名利,但不可置疑的是,这使得中国人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到了新中国时期,更为成熟的高考制度取代了古老的科举制,但中国毕竟是人口众多的国家,想要在高考制度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就是其中佼佼者所代表的一流学府。
但有两位出身农村的学霸双胞胎,虽然没有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但在大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更为高等的学府的硕士资格,但他们最后却放弃了,这其中有一段辛酸的过往。
1. 寒门中举
周海、周洋来自一个湖北的小农村里,这里贫穷、落后教育资源极度匮乏。他们的父母虽然从来没有接受过教育,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可他们却知道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道理,于是"知识改变命运"这个理念就深深地印刻在两兄弟的脑海里。
父母从小就开始叮嘱他们要好好学习,才能改变他们劳碌一辈子才能勉强维持生计的命运。兄弟俩也很争气,学习成绩都非常的优异。
为了负担兄弟两的学费,外出务工的母亲因常年劳作,已经积累下了隐疾,不能从事剧烈的体力劳动。他们的父亲就成为两兄弟所有生活开销的唯一支柱,为此他必须一个人干两份活,每次下班回来都累得大汗淋漓。
兄弟两人面对这样的环境,自然是更加努力的学习,希望能报答父母的辛苦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兄弟虽然没有考到清华、北大这样全国性的顶尖学府,但他们也分别考到了当地最好的学校之一:武汉科技大学与湖北大学。
2. 弯道超车
时间总是会眷顾善于利用他的人,努力的人总有一天会收获到自己的成功的果实。人生很多事情不是努力能解决的,但是只有学习是最能回馈自己努力成果的一种方式。
两兄弟虽考到了大学,但距离自己的顶尖学府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大学学费对于他们家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于是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大学四年,当普通的学生都在打游戏、谈恋爱、逛街、看电影的时候,他们利用着身边的一切课余时间都在学习。他们利用自己的努力获取了大学四年的奖学金,但奖学金也仅仅只能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
弟弟周洋在大一时就已经确定了自身的科研方向,把数学考研的试题全部做了一遍;在大二时就找到自己的导师,加入了相应的科研团队,在软件工程研究所从事科研的工作。
这一般都是要有研究生的知识储备才能完成的工作,为了赶上导师手下的研究生的进度,他经常衣食起居都在实验室里。他常常在学习时不知不觉就睡在工作台上,舍友经常发现他的脸上有笔留下的印痕,可见他的学习刻苦程度。
相比弟弟,哥哥周海没有那么幸运,他没有在大一就找到自己的导师与科研团队。但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学习频率,两兄弟学校离得很近,两兄弟的交流互相探访却不多,偶尔的几次见面都被他们用来讨论学习的方法。终于,周海在大三时进入陈姚杰的导师团队,进行计算机仿真控制研究。
两兄弟在大学本科毕业时,都交出了自己人生完美的答卷。哥哥周海在自己专业的期刊上发表了8篇论文;弟弟周洋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发表了将近7篇论文。
3. 赤诚孝心
面对如此优秀的两兄弟,他们的履历受到了清华大学与中科院的关注,并发出邀请让他们到清华和中科院去读硕士。
两所顶级的院校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这正符合了兄弟两人努力学习的初衷:到更为顶尖的学府去深造。但他们最后却一个放弃清华,一人放弃中科院,选择去学校保送的华中科技大学硕博连读。
首要的原因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在湖北境内,离他们家更近,方便两兄弟回家照顾母亲。毕竟父母劳碌一生,年事已高,身上又有疾病,能见他们的机会是见一次少一次,两兄弟都不愿意为了学业而牺牲陪伴父母的时间。
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学校保送的华中科技大学在学费、距离等方面比起首都的高等学府更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减轻家庭的压力,也能减轻父母的负担,两兄弟都不约而同的做出了这个相同的选择,可见他们处处都是为了自己父母而着想。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两人希望在同一间学府就读,这样互相有个照应,也能互相加油打气,勉励对方努力的继续学习下去,这份好学之心与兄弟的情谊也是很难能可贵。
面对贫寒的处境,他们并没有丧失自己想要改变命运的心,虽然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仅仅是一个地区性较为优异的大学,距离兄弟俩想要改变命运的全国级别的高等学府还有差距。
十几年不够,就再加上几年。一直不肯松懈的学习态度与永远不忘记自己的初心,这是兄弟两人能成功的关键,也是人们应该学习的典范。
两兄弟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里人,这也是他们努力学习的初衷,即改变命运,改变上一代了辛苦工作一辈子才能维持生计的命运。
有人说"寒门难出贵子",而这两兄弟成功打破了这个魔咒,也诠释了这个"难"字的来之不易。
很多时候,人们做事情都会说努力了。其实不然,人们没有像这两兄弟一样把努力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是努力的程度不够,并不是自己不行。希望每个人都能学会这份努力的分量,成为下一个"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