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是我们熟悉的清华优秀毕业生,当年高考高分进入清华,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再次回到母校清华,不仅是教授还是副校长。
清华的许多才子中,国内外有名的很多。 为国家着想,为教育献身的清华学子,真的很少,施一公算一个。毅然辞职,千里迢迢经营民办研究型大学,只为教育而发展。
2015年,施一公与几个人合作申请设立私立大学。 主要学业理念来自西方,建设了“高起点、小、精、研究型”的学校。 选择了地址也很美的杭州西湖。 名字叫西湖大学。
按理说,清华副校长在国内外评价很高,但施一公不满足现状,宁可在国内发挥海外人才培养系统。 这样的第一个想法,成就了我们现在的西湖大学!
办学宗旨和目标确定后,马云、王健林等20多人商界精英纷纷投资,仅最初投资就有35亿元人民币。 这些钱足够创办新学校了。 西湖教育基金也将设立,而且打算在8-10年间建设200亿-250亿的永久基金池。
施一公作为清华副校长,又要为西湖大学办学办好民办研究型大学做准备,离开千里迢迢的北京真的很难。 西湖大学逐渐步入正轨时,施一公果断辞职,决定好全身心投入西湖大学的建设。
这些都离不开他的初衷,他想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想创办实打实的国内民办高起点研究型大学。 这所大学的创立,在国内确实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很多拥有丰厚履历的教授、学术大牛等来应聘了。
超高门槛,立下五年超越清华的目标,现状怎么样?
报名者跨越这个高门槛来应聘,但西湖大学研究型大学办学理念高精尖,普通毕业生不能接受,最初的招生标准只有博士生。 本科生毕竟不是科研人才,还处于培养阶段,但博士生可以直接投入科研工作。 培养成本低,容易结果!
其实建校之初,施一公的想法是5年内西湖大学超越清华大学,创立者加快了建设的步伐,前期进行了5轮次人才招聘后,签约共计三十七位高水平的学术人员,为西湖大学带来了新的科研力量。
清华毕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学,有百年丰富的基础,五年之内从零开始赶超还是夸张了。 在科学研究方面超过的话,需要几十年。 更何况还有清华那一百年的文化基础沉淀,想超越并不简单。
然而事实上,直到现在来看,施一公想让西湖大学五年内超越清华的想法的确失败了,西湖大学确实实力很强,建校不久,就超过了很多国内985和211大学。 现在也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相信在施一公的指导下,未来会是光明的一面。
高精尖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西湖大学是变革的典范,值得学习。
西湖大学依然持过去的态度,招聘中只有博士生。 除此之外,西湖大学还具有两个特点。
(1)不招收外国学生。
(2)不设立政治学院。
这所西湖大学很明显,只为了培养高端科研人才,不培养政治人才。 这样的学校适合埋头学术的学生。 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大多毕业后不想留在国内是因为派系问题。 现在有西湖大学这样的象牙塔。 很多学子一定会留下来,在自己家门安心研究,更加集中。
我们一直在呼吁“科学教育兴国,科学技术强国”,西湖大学正在以这样的口号进行尝试。 现在进展顺利。 我们也希望西湖大学越做得好,就越为中国的教育创新开辟新的局面。 如果国内的大学有更多这样的办校理念,我国高等教育也必然是翻天覆地的大变革! 西湖大学,也是民办大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