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做高考卷不一定能考到140分以上,但他的很多学生可以达到,这个事很正常,一点也不奇怪。
出这个问题的人想问的潜台词是:老师为什么考不过好学生?老师考不过学生能教好学生吗?
先举个例子,比如说郎平,打球时被称为“铁榔头”,那叫一个厉害。她担任中国女排的教练,带领中国女排夺得多个世界冠军,也不可谓不厉害。但是,如果现在让郎平上场打球能行吗?但这影响她成为一个世界一流的教练员吗?
我虽然不是高中老师,但我也参加过类似的考试,考的是中考题。当时我三十来岁,而且一直在九年级任教,可以说天天与中考题打交道,因此,我丝毫也不发怵。记得好像150分的题我答了148.5分,而相当多的没常年在毕业班任教或年纪大的老师,成绩很不理想,有的成绩还很难看。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1.熟练程度问题。参加高考的学生都是做了大量的练习题,为了训练学生做题速度和准确性,学校和老师经常组织学生考试,有时让学生在60分钟内做完正式考试90分钟完成的题目,可以说参加高考的学生都是身经百战。而作为教师,无论如何都是达不到这样的熟练程度的。
2.年龄问题。我们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反应能力、思维的敏捷性都会下降,三十岁以前还好,如果四五十岁的老师做题速度无论如何都是赶不上学生的,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3.老师和学生研究和训练的侧重点不一样。学生是应试,老师是教会学生应试,正因为侧重点不一样,所以造成老师的应试能力不如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了。同样,学生的指导他人学习的能力也是远远不如老师的。
4.个人问题。高考时有的题目确实是考智力的,智力达不到,做再多的题也是无济于事的,就像不可能每个人经过努力都考上清华北大一样。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实际真是这么一回事,老师上学时不都是顶尖的学生,相反现在越来越多的中下游学生当了老师,而学生当中却是藏龙卧虎的,因此,老师考不过学生再正常不过。
之所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实际上是不少人存在认识上的问题。学生学习知识并不是老师教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相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的独特性、都有自己的迁移能力、都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才能人才辈出。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老师都比自己的学生强,那人类只能一辈比一辈差,社会还怎么发展?
总之,老师不一定能赶上自己的学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另一方面也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确实需要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