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中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曾经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不少。”
这句话似乎揭开了现在社会一块不小的伤疤:在越来越追求实利化,功利化的社会中,没有美的意识和审美的能力已经成为桎梏人未来发展的又一道枷锁。越来越多人的贫穷不是在于文化的枯竭,而是在于审美能力的缺失。
曾经翻译出《挪威的森林》的著名翻译家林少华在自己的随笔集《异乡人》中分享了这样一段经历:
某日清晨,他诧异地发现院落一角的青苔和牵牛花被弟弟用“百草枯”毒杀到光秃秃的。为其原因,回答说:“青苔有什么用,牵牛花有什么用,吃不能吃,看不好看。”
为了让弟弟感受到刘梦得笔下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诗境,林少华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费劲了口舌为弟弟讲解了诗境美。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在弟弟下次来除草时,还是利索地将篱笆上的牵牛花连根铲除。”
“不好看,不好吃,没啥用。”几乎已经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实用性”似乎已经成为他们判断事物的唯一标准,“美”却渐渐沦为次要的选择。
最糟糕的是,审美能力的缺失已经不再只是成年人的通病,就连现在的孩子,都在一味地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失去了那双“发现美的眼睛”。
相比较于智商和情商,审美能力真的就不重要吗?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这句话其实正是将审美能力放到和和智商、情商等传统能力相同重要的地位上。可现实的情况却是,中国孩子审美能力和它应有的地位完全不匹配。
审美能力,准确地说是美商,已经成为中国孩子最缺的一节课。
美商是和智商、情商等同样重要的一种能力
美商(BQ),全称为美丽商数(Beauty Quotient),并不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容貌,而是描述了一个人对于美学和美的理解力。
当然这里的理解力应该做广义的理解:一个人对于自身形象的关注程度,身处社交环境时,人对于声音、仪态、礼仪等影响人外在形象因素的控制能力,都是美商的内容。
美商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有研究表明,美商(BQ)已经成为继IQ、EQ后,一项全新的职场竞争力。美商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表现出来的外观气场,以及能否给其他人留下来好印象。
作为一种能力,美商并不像智商情商那样大量借助于遗传影响,美商更需要后期的培养。一个人美商培养意识从小就应该开始了。
孩子的美商培养的起点是孩子的审美敏感期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3岁的时候进入到儿童审美敏感期。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中指出:
孩子的审美期是指孩子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了审美要求,特别是女孩,对于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产生了美的意识,他们开始注重自己的着装,喜欢在衣服上,头发上做出一些小的改变。目的是为了给其他人留下好印象。
这其实就是孩子美商发育的一个开端。
台湾著名画家蒋勋认为: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能力。
父母想要从小提高孩子的美商,送出这份最好的礼物。最好抓住孩子的审美敏感期,利用孩子对美的感受和孩子自身的发育特点,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审美发展往往具有螺旋式变化的特点,这三阶段很重要
第一阶段:前审美阶段
这个阶段的宝宝年龄分布在0~3岁,大都处于美商发育的萌芽阶段。他们会对周围花花绿绿的事物感到兴奋和好奇,总想拿过来看一看。父母在这个阶段要注重孩子生理基础的发育,帮助宝宝顺利进入审美敏感期。
第二阶段:审美萌芽阶段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理发育的基础,进入了审美敏感期,美商的意识也逐渐出现,对于美也产生了初步的认识。
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已经获得一定的提高,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于美的体验,产生了审美能力的萌芽。
第三阶段:审美感兴能力的养成期
审美感兴能力其实是一种多元化的能力,是指孩子们接受美学教育,进行美学实践,对美学产生自己独特想法的过程。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能够进行初步的美学文化教育。处于美商发育的关键期。
培养孩子的美商,最好要从这几点出发
1)学会欣赏环境的美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不同的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一个色彩艳丽,充满不同美感的环境总是能够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父母仔细观察生活不难发现,孩子更容易对那些装饰的花花绿绿的环境表现出更高的兴奋。
父母可以有意为孩子创造一种这样的环境。根据孩子的喜好,父母可以在孩子的房间贴一些贴花,或者是和孩子动手做一些装饰品,来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这种环境会对孩子美商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孩子的美商获得更好的发展。
2)学会欣赏文化的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人最骄傲的其实是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的文化历经五千年风霜雨剑仍未断绝。
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最让中国人感到骄傲的内容。这种骄傲正是建立在对于文化汇集体现出来的美上。父母可以带着孩子抱起一卷书,带孩子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和壮阔,也可以体会在江南烟雨乌篷船里,望着帘外的杏花春雨,道一句:“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当然,父母也可以带着孩子,回到老家,看看窗外的牵牛花,和林少华先生一起,感受一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到底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
这种对于文化之美的欣赏会在提高孩子美商的同时,积累孩子的文化底蕴,让孩子不再是一个只会说“白话”的普通人。
3)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读完卷书,行万里路。父母也要带着孩子多接近大自然,大自然是一些美学的共同来源。只有当孩子真正地接触过水,踏上过山,孩子才能够感受到水之清,山之高。对美也会产生不一样的认识。
杰克伦敦说过:“人活着,不应该只为了生存。”美商作为衡量孩子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的重要标准,同样需要父母留心注意。如果有可能,何不为孩子补上这节被落下的课呢?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