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大家都被冷空气“问候”了吧!无论是北方的大风寒流,还是南方的双台风共舞,气温都实打实的低了好几度。前些天还穿衬衫的北方和短袖的南方,这几天不得不翻出羽绒服和夹层外套了。
天气忽冷忽热不说,昼夜温差还大,很多家长前来留言求助:最近我一个成年人都为穿啥发愁,孩子的穿戴更是让我犯难!
C妈有没有秋冬季节的穿衣指南啊?越详细越好!
C妈,都说“孩子永远要比大人少穿一件”,这一件的标准是啥?单衣?保暖?路上怕孩子冷,到幼儿园怕他热,孩子又不像大人那么知冷知热,如何穿衣更好呢?
别看穿衣服这件事小,问题可真不少。除了不知道怎么穿,它还经常是家庭矛盾的“引发者”。爷爷奶奶觉得,天冷了,保暖很重要,而且一换季孩子就容易着凉感冒,必须多穿!
爸爸妈妈觉得,还没那么冷,春捂秋冻,秋天不能给娃穿太多!何况孩子活动量大,捂出汗更容易受凉,得少穿!
这件事站在各自的角度来看,都没毛病。老一辈上岁数了,容易体寒这很正常;年轻人活力壮,不怕冷这也是事实。就像前几年关于秋裤的那个梗:“你妈觉得你冷~”
反过来看,这两个观点又都不对,说的是给娃穿衣服,得看看当事人吧?
如何判断孩子冷还是热?
可以分为四步走:
一看:如果宝宝面红、多汗,说明温度高应减少衣物;如果面色发白、打喷嚏,说明应该加衣服。
二摸:一说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摸手。实际上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宝宝的心脏搏动力量弱,每次送达手脚末梢的血液相对少,所以体感不冷不热时,手部温凉也是正常。
最靠谱的判断标准是摸颈后和背部。
如果颈背温热,皮肤又是光滑的,说明穿衣合适,体感舒适;
如果有汗或者皮肤发黏,就说明是穿多了。
如果后背发凉,四肢摸起来也凉凉的,说明穿少了,需要增添衣物。
三体验:常有妈妈说,每次跟老人说,宝宝的运动量大,新陈代谢旺盛,老人都不信你那一套。
怎么证明呢?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直接体验孩子的活动量。很多人带娃下楼玩,大人们在寒风中冻的哆哆嗦嗦,感慨“太冷了,快回家吧。”再看孩子们,追来赶去、一刻不停,抓过来一摸已经一头汗了。
如果不明白为什么那个好动的娃穿那么少还在出汗,不如直接跟他一个速度且一个模式运动一下,不用很长,5分钟就明白为什么他不冷了。
四感受:如果室内外温度相差2-3度,外出就不必增加衣服,如果是太阳好户外运动,那么相差5度也无妨。一般内外温差超过7度时,就应该及时添加衣服了。
所谓的秋冻也就是利用逐渐拉大的温差,让宝宝的身体感知并适应气温的变化,增强宝宝的耐寒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如果温度一降,衣服也立添,那宝宝依然是处于恒温环境中,就削弱了孩子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体温调节中枢就得不到训练。
那么等温度更低、温差更大的冬季来临的时候,宝宝就更难立即适应。
如何正确给孩子穿衣?
深秋初冬早晚温差大,供暖后的冬季室内外温差也大,秋冬穿衣秘诀要满足这两点:一是利于保暖,二是方便脱穿。
具体可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原则一:三暖二凉
三暖是指背暖、肚暖、足暖。
背暖:保持背部“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当然不可过暖,背部出汗,冷风一灌,反而容易受风着凉。
肚暖:宝宝的胃肠平滑肌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低温冷刺激会使其收缩,导致平滑肌痉挛,引起肚子疼,甚至腹泻。如果娃不排斥可以将秋衣塞到裤腰里防风保暖,像CC一样不爱往里塞的娃, 可以选略长的秋衣或高腰裤。
足暖:脚底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足部温暖了身体可以更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舒适而保暖的鞋袜非常重要,脚踝处也需注意保暖,袜子可以选高筒的。
但鞋袜也别太厚,脚部出汗太多,潮湿的鞋袜不及时更换,其实是会加重寒冷的。
二凉是指头凉、心胸凉。
头凉:我家奶奶特别喜欢给孩子们戴帽子,偏偏CC跟DD俩娃都特别不喜欢帽子。其实,儿童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所以应该保证孩子头部散热顺畅。室内不用考虑戴帽子,天气冷外出时可以戴一顶合适厚度的帽子,切忌不要把头捂得严严实实。
心胸凉:这里不是指让孩子穿低领的。而是说不要穿得过于臃肿、厚重,因为这样会压迫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和心脏功能,进而产生胸闷、心烦等。
孩子的衣服要尽量选择轻薄但保暖效果好的。
原则二:上衣“洋葱式”穿搭
洋葱式穿搭,顾名思义就是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穿。
给活动量大的宝宝穿衣,非常讲究的就是透气性和空气流通性。层数多了,层间的空气流动就会更好,不易捂汗,即便出汗了,也好干。
而且考虑到早晚和室内外的温差,这样穿搭也便于根据天气变化以及不同场合的温度,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所以捂一层加绒厚保暖,不如搭两层(秋衣+毛衣)。
具体操作可以这样:
第一层:选择材质柔软、透气排汗功能良好的打底内衣。根据年龄和习惯选择连体或分体。像DD这样小月龄的建议连体,护膝护肚还不勒,活动非常方便。
但是像CC这样已经告别了尿不湿的大宝宝,连体就不能满足啦,要选择分体的秋衣秋裤。
第二层:选择略厚、保暖性能比较好的衣物。比如毛衣、开衫、卫衣等,一定要选择宽松透气的材质,这样既能达到保暖排气的效果,又不束缚宝宝的活动。
不太冷的时候,开衫、开襟类的可以作为首选,方便孩子穿脱。
如果家中不够暖,可以单加一件小马甲,既能保暖又不影响四肢活动。
第三层:选择防风、防水且保暖的抗寒衣物。比如风衣、夹克、冲锋衣、棉服、羽绒服等,可以根据温度和孩子的活动量选择。
秋季抓绒外套、牛仔外套、冲锋衣一般就够用。冬季如果活动量小羽绒服保暖性更好一些,如果活动量大,棉服透气性更好一些。
注:需要注意的是,层数也不能过多,如果觉得保暖系数不够,可以增加单层的厚度。上衣一般建议不超过4层。
具体温度下的穿衣指南:
25°左右,长袖衬衫或者薄T恤;
20°左右,打底内衣+外搭线衣;或者长袖T恤+马甲;
15°左右,打底内衣+针织毛衣+风衣(薄外套);
5°-10°左右,打底内衣+内打毛衣+普通厚度的棉服;
0°-5°左右,打底内衣+毛衣+马甲+厚带帽羽绒服。
需要说明的是,温度只是参考,最重要的是还是结合自家宝宝的畏寒程度哦。
原则三:下衣两层为宜基于孩子好动的特点,下衣一般穿两层为宜,方便活动。里层秋裤,外层根据室外温度可以选择单裤、棉裤、羽绒裤。实在寒冷的地区中间可以外加一条毛线裤。15度以上,普通单层长裤:
5-15度,加绒款长裤:
5度以下,加棉棉裤:
幼儿园老师建议这样穿!自己跟在娃身边怎么都好说,一到幼儿园就发愁了,一方面孩子多老师顾不过来;另一方面幼儿园一日流程时动时静,穿薄了安静时冷,穿厚了活动时热。
为此,C妈结合做幼师的朋友以及CC幼儿园老师给的建议,总结了最方便、实用的两点,大家可以操作起来:
1、备一件马甲马甲可以从深秋就备起来,之后根据天气的温度来调整厚度。别小看这一件马甲,用处非常大。
先说深秋:
这个季节进室内/教室一般都是要脱外套的,但由于还没供暖,室内也不会暖和太多,经常出现一种穿外套热、脱外套冷的尴尬。
这时候可备一件双层棉布或单层抓绒、摇粒绒。午睡起床后,或是在室内进行比较安静的游戏时,穿上马甲可以保暖。外出太阳下进行剧烈活动时随时脱掉。
再说冬季:北方冬季供暖后,室内基本就用不着马甲了,但冬季户外活动也不少,穿厚外套跑跑跳跳易出汗。这时候可以备一件比较厚的棉马甲或羽绒马甲,在室外活动时穿,既保暖也便于运动。(特别严寒的地区视情况而定)
而且马甲穿脱简单,哪怕是小班的孩子也能自己穿上,老师简单提醒或协助就能完成。
2、多备几条汗背巾要说哪件物品是娃从一出生就一直用的,汗背巾必须有姓名了,防止着凉,舍它其谁?
CC打小就用,老师也特意叮嘱过可以多给孩子带几条汗背巾,尤其是秋冬季节,剧烈运动后让老师及时帮忙更换,能够大大减少着凉感冒。看完C妈总结的穿衣攻略,大家是否心里有底了呢?
不管是爸爸妈妈的春捂秋冻,还是爷爷奶奶的注重保暖,一刀切都不对,根据孩子的体温感受,知冷知热,随时调整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