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出自《后汉书·苏章传》的:“单特孑立”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独特超群,才华出众。现在社会有很多单特孑立的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在各个行业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和相关的媒体平台,可以随时得到世界各地的消息,可以在网络世界里获得精神愉悦。也因此滋生了一代一代的网红,而这些网红的诞生也是因为群众的追捧。
有这样一位网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她的课堂一度受人追捧,一位复旦大学的思修老师,将很多情感上的问题,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变成了通俗易懂的道理。在抖音上随随便便就可以刷到她的视频。但是后来学生和社会大众在深究她的话语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陈果教授。
“网红”教师的成名之路
陈果已经37岁了,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时,她的生活很平静。外表出众,气质超群的复旦哲学博士是如何成为备受争议的网红,还要从几年前她任教的科目开始。
▲复旦大学
上过大学的都知道,进入大学不能逃过的一堂课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是全国统一的,不管是顶尖高等院校,还是普通专科院校,这堂课都是必修的,而且是要上完一整学期。但是这个课的内容非常的枯燥平淡,学生们大都不喜欢这门课。
▲陈果
陈果上思修课时,不像一般的老师讲解的内容很枯燥,她将这些内容转换成学生们乐于接受的语言。即使她是哲学博士,但是她凭借自己的口才和善于分析的思想把这件事情做的很成功。
其中,最有名的还是她对爱情观的分析,很多大学生对于爱情是有着极度向往的,陈果的爱情观分析,也因此成为了很多学子的精神食粮。大多数学生没有经验,也不会去研究老师的话是否正确,被学生极力的推崇,不久之后,陈果的名声远播,也成为了网红。
▲爱情
成为网红的起源是因为在上课过程中有学生录制了视频上传到网上,此后,陈果的形象便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当时对于国内“网红”的审美倾向还停留在对于美貌或者猎奇心理的表面程度。而陈果关于爱情观点的讲述瞬间与一众“网红”形成了天壤之别。
陈果的气质和她的教师身份广泛的引起了大家的好感,以至于很多人没有思考她的观点正确与否,就盲目的选择接受。
从受人追捧到遭遇"炮轰"
前些年,陈果在网络上走红,加上本人的形象也被赞扬,在最火的那段时间里,她的思修课总是坐的满满当当,她也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爱情导师。
“网红”都是有时效性的,她也无一例外,很多人追捧她的原因是因为她的特异性,但是当人们对她的观点进行了研究以后,她的网红生涯也迎来了终点。
▲陈果讲课
追捧陈果的大多数人群是大学生和一些社会上的中年群体,陈果的观点刚刚好和他们精神匮乏的人生阶段所契合。才会走红一时,但是对于这种“心灵鸡汤”式的安慰,很快即受到了旁人的质疑。
陈果讲授的爱情观念和日常生活是有密切关联的,当有人发现了她所说所的和现实有差异时,自然就会被大众所质疑。她的爱情观遭到社会的批评,还被学生“炮轰”,加上她在一档央视节目中把“耄耋”一词读成“毛至”,更是让人怀疑她的真实实力,最终她也渐渐消失在了“网红圈”。
课程被质疑背后的真相
作为一名教师,陈果并没有因为一时的名气,而动摇自己原本的立场和观念,在热度消退以后,她依然回到大学校园做自己的的本职工作,读错字这件事,以陈果道歉画上句号。外界依然有很多学者和媒体讨论着她走红前后反差的原因。
▲陈果讲课
其实,陈果并不是有什么欺世盗名的罪名,她只是换一种方法授课,最初她也并没有想到会因此走红,陈果提出的爱情观点,或许只是她理想中的,她给予学生的思想文化更多集中在乐观生活和理论化的爱情层次,她其实并没有错。出自戴复古《寄兴》中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告诉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有一点错误,就一直抓着不放。
结语
反观接受她观点内容的普通大众,真正迫切需要的是可以实际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信息,这也就造就了陈果很快跌下神坛的结局。作为普通大众,更多需要接受的是现实生活的打磨,而非理想的生活。
参考资料:
《后汉书·苏章传》
《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