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久不见消息的家长朋友发了一条朋友圈:古云有教无类,先说无教有类,普通人必须经教方成才,天才教学法不适合我们。比起减负,我更希望孩子呆在学校的时间更长一些。
并非每个学省都是天才
每当看到家长为孩子报5、6个辅导班,经常想苦口婆心地劝慰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但另一方面,孩子每天下午三四点就放学,家长无暇照顾,又不得不把他们送往小饭桌、辅导班。
课外学习进度的不同,造成了学生基础的不一致,学生在学校课堂的时间有限,老师要完成教学进度,就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在大多数人都有接受课外辅导的情况下,老师也就容易就前顾不上后,没有接受过辅导的学生就容易出现跟不上,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这往往就给老师和家长造成一种错觉,这孩子学习能力不行。
并不是每位学生都是天才,靠一己之力去与有家长、私教等帮忙的孩子比拼显然难有胜算,于是又不得不提“寒门难出贵子”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自律,相反绝大部分孩子确实只是普通人,需要他律,需要老师教,家长带才能够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但目前绝大部分家庭显然很难满足有人专职教育孩子。
校内减负不完全等于素质教育
近日,本着“减负”、优化教育生态环境的目标,某市发布了《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
“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依据分班和排座位;不得随意占用体育、艺术、综合实践等课程;不得超过规定布置过量课后作业;不得占用学生休息时间集体补课;不得侮辱、歧视、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不得举行周考、月考等超过规定次数的统一考试;不得组织或者参与任何形式的有偿家教;不得因学生学业问题羞辱其家长;不得要求学生家长批改作业。
这一系列规定的出台,或许能够解决“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的问题,但家长会不会面临更多问题却很难说,少量作业,平时不举行考试,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不知道会不会让更多的家长感到心里没底,毕竟中考、高考仍然不能脱离以成绩高低为录取标准的情况。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2020年高考,江苏南京某中学一本率95.34%,全校12个班级均超计划完成目标任务,3个崇文班一本率均为100%,400分以上人数创历史新高(江苏高考满分480分),但是家长却冒雨围堵在校门口,手举“一中不行”“校长下课”等抗议标语。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是源于学校的高考成绩与家长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家长的愤怒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该校中考录取成绩较高,但高考成绩却不如其他中考录取分更低的学校,简言之就是好省源获得差成绩;另一个原因就是新的校长上任后,主张开张素质教育,坚持因材施教,用“适合的教育”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素养的现代公民。但是完美的教育理念终究抵不过一纸成绩,面对愤怒的家长,学校发布《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对家长的批评进行了间接回应,其中提到,学校已经推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研究新高考,做好明年新高考应对等。这也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的低头和妥协。
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会不会有更多人支持
在素质教育和高考分数之间,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温儒敏教授曾言,“搭上应试教育的船,做一点素质教育的事”,在两者之间努力做一点平衡。“十不得”发布后,学生课外的自由时间多了,但是这个自由时间并不完全是由他们自己来支配,第一是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少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第二是大部分孩子的自制力并不强,面对随处可见的电子产品的诱惑,很难管好自己。不把时间投入到学习上,还容易对网络游戏着迷,这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自己无法时刻监管,就只好把他们送到辅导机构代为监管。学生在学校里省下来的时间,也几乎被家长安排了。
这并非家长愿意,很多时候是迫不得已,教育中的“剧场效应”引起了家长的焦虑,如果有可能,或许不少家长宁愿让孩子在学校学习,既可以减少课后作业的问题,也很难出现家长“我就退群怎么了”的愤慨,还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引导学生进行劳动,结合兴趣爱好开展素质拓展课,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课外各种因素的干扰,让学生保持在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中,不会因为外部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