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教材,成人达己,她始终辛勤耕耘在徐汇教育的沃土上……

“如果照搬当年老师教你的教学方法,那么你的学生已经落后了十年,而当他们毕业去面对十年以后的社会,那么你的学生就会落后这个社会二十年。”这是刚被评选为特级教师的徐汇区教育学院初中数学教研组徐晓燕在进行教研活动时,经常会说到的一句话。也正是这一句话,让不少老师感受到了三尺讲台的宽度和厚度,对不少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1年的教研员生涯,她始终辛勤耕耘在徐汇教育的沃土上,带领区域数学教师高观点“洞察”教材,换位思考“神入”教学,基于发展反省“自知”,成人达己,和老师们共同进步。

立足学生发展,发现和研究“真问题”

1994年大学毕业,1999年28岁的她成为徐汇区的初中数学教研员,深感课堂这片沃土的营养,之后徐晓燕又继续在基层学校兼任了两年初中、两年高中的教学任务,并经常上“下水课”。对于课堂教学,徐晓燕追求“探源-启思-乐学”的教学境界,通过“评价”为先导,“问题”为主线,“思维”为主攻,“活动”为辅助、让学生感受知识学习的通透感和思维发展的愉悦感。随着教研的时间和积累,她逐步形成“立足概念性理解,用本原性问题驱动思考”的鲜明特色来引领区域教学。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学生走向社会能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素养是镶嵌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形式化数学、运用数学和解释数学的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情境、处理情境、再回到情境的能力。”在教研活动中,徐晓燕发现部分老师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时存在误区,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相脱离,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她从“去情境化”的角度展开了情境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在徐晓燕看来,新知建构阶段的情境是“脚手架”,可以促进建构和理解,而新知运用阶段的情境则是“绊脚石”,用来提升应用性理解。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形成阶段,她用“我是密码小高手”“我是影院服务生”“教室寻人”“我是问路小达人”四个情境组成一个模型,围绕四个情境组织“问题链”驱动学生进行数学抽象,从激发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反思到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特殊的情境问题中进行一般化逐步形成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现实世界。

而在初三学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后,徐晓燕则摒弃了简单的实际背景下的几何计算问题,围绕以旗高、楼高、塔高为主题的三个不同情境、不同模型、不同难度任务水平的测高问题,设计任务驱动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通过分析几何特征和数量关系,抽象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再根据实际背景的具体要求设计并调整方案,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和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不断学习、凝练智慧,做教师的首席

徐晓燕对记者说:“信息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主动学习建构性、积极参与性、反思性素养的公民。而作为一个教研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努力提升专业水平,才能迎接不断更新迭代的教研工作需要,才能做教师的首席引领区域的教师发展和学科发展”。除了扎根课堂教学向实践学习,大量阅读向理论学习,她还积极参加各类研修活动,如她先后在顾泠沅先生领衔“教师行动教育高级研修班”、上海市第二期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数学基地”,教育部为“双名工程”特招的“华师大研究生班”、“徐汇区优秀教师高级研修班”进修。从教育理论著作到课程标准与教材,她都细细思考、咀嚼。她注重理论学习却不囿于理论,注重躬身实践,“学习、实践、研究、服务、引领”成为了徐晓燕教研工作的主旋律。

徐晓燕还告诉记者:“教研员幸福时刻就是指导的教师成长的时刻,是区域教学水平提高的时刻。”为此,她经常深入到学校教研组进行专题研讨和讲座,指导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与数学教师互研共进,以尊重、激发为出发点,营造沟通、互助、欣赏的教研氛围,促成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我激励。她每年进校听课都在100节次以上,每学期重点蹲点两所学校了解师生需求。近年来,不管是中考还是绿色指标测试,我区初中数学学生的学业水平一直全市保持前列。她每年组织的教研或培训均在20次以上,每次研训活动都悉心备课认真准备,力求给教师以启迪确保效果。由于教研活质量高,受到教师一致好评,吸引了许多非本年级教师甚至外区教研员来参加。

团队带教,培青辅优,积极辐射影响

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一群人走。作为教研员,徐晓燕注重积极选拔和培养学科骨干,不断充实数学教研团队的后备力量,使徐汇数学教师队伍始终保持新鲜活力。21年的教研员经历,她逐步形成了“问题切入-课题引领-主题教研-课程深化”的研训特色。她遵循教师发展规律,智慧引领,跟据不同教师群体特点,通过关键行为任务驱动让老师把听到的做出来,把做的事写出来,把写出来的用自己的话语体系概括出来,激发教师成长。

例如,作为上海市骨干团队项目领衔人,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推送给8名核心成员作为课程资源进行课程转化,通过任务驱动老师进行深度理解和学习,形成专题培训讲座。对每一个初具雏形的讲座她都召集大家集体研讨,头脑风暴,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然后由这8位教师对全区的骨干教师进行培训。这样的方式方法让老师的研究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其中两位进入区优秀教师高研班成为特级教师后备人选,一位升级为高级教师并成为区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把优秀教师推向前台是徐老师的一贯做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除此之外,徐晓燕鼓励并指导教师把自己比较成功的教学案例撰写成论文来促进教师深度反思与总结,驱动教师的理论素养的提升,例如她组织和指导的基于核心概念及其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系列课例20多篇在《上海中学数学》杂志上连载了近两年,有许多教师是在徐老师的公开课指导、公开课凝练成教学论文指导的基础上晋升了高级职称。

除了研究示范,徐晓燕还借助平台把她对课程和学科内涵的理解与思考进行辐射。例如她在东方有线上承担优化学习系列电视讲座,分享辐射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在上海市“空中课堂”自己执教并指导36节课,2017年她在徐汇区第十届学术节上进行优秀教师风格展示,2019年在区十一届学术节上进行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专场展示。除了本区,徐晓燕还积极参与上海市的课程教学改革与评价工作。例如在教材整体修订的时候,对于从算数到代数的衔接跨越、几何作图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图形运动的表述等内容在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再如受华师大的邀请给外地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分享上海的教研文化和教研特色、和初中数学的教学经验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徐晓燕的带领下,徐汇区先后有8位老师获全国教学评比一等奖,11人获上海市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多节一师一优课获部级优课。而徐晓燕也收获了区园丁奖,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局优秀学科带头人,被聘为上师大数学系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和兼职教授等,同时,她还积极对经验进行反思总结,除了专著,她还主编或参与编写了学术著作13本,在国家和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获得全国或市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主持或参与市级课题研究项目8项,课题获得成果推广全国二等奖、市级二等奖和区一、二等奖。

教研之路,没有尽头。如今,徐晓燕仍然行走在教科研前线。路在脚下延伸,徐晓燕在默默铺路,执着地追求,坚定地守候,只为那一树繁花绽放。

记者:姚丽敏

编辑:王婷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微信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