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向是很多学生求学路上的拦路虎,在现实生活中,相对于语文陶冶情操、英语开阔视野,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看起来最不显眼,这也使得社会上出现了"数学无用论"的声音,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现实中的种种例子告诉我们真相绝非如此,数学不是无用,它只是会在无形中作用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天才学成归国
1910年11月10日,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与世长辞,这对于世界文坛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然而,就在两天后,在古老的东方古国中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他就是华罗庚。
幼年时期的华罗庚就表现得与同龄孩子有所不同,他不仅对数字具有独特的敏感性还十分热衷思考。
中学时期,王维克老师发觉出华罗庚的数学天赋,并开始着重培养,然而中学毕业后,因无力支付学费,华罗庚只能辍学在家,此后开始了长达5年的自学之路,在此期间,他完成了高中、大学初级的所有数学课程。
1930年,因为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这篇文章,吸引到了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先生的注意,熊教授破格任用华罗庚以初中毕业的学历任职清华大学图书馆馆员。
不久后,华罗庚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在这段时间里,他自学英、法、日、德等多种语言,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文章,后被直接提升为讲师,实现人生的华丽逆袭。
1936年,在数学家诺伯特的竭力推荐下,华罗庚前往剑桥大学深造。在英国的求学生涯让华罗庚获益匪浅,他有十几篇文章就在此期间发表,也让国外的数学家们开始关注这个来自东方的数学天才。
尽管已经在国外名声赫赫,但1937年,学有所成的华罗庚还是毅然选择回到国内,为建设国家添砖加瓦。
临危受命一战成名
1937年的中国并不太平,回到国内的华罗庚就任于清华大学,后来跟随大部队南迁,直至抗战结束,一直在西南联大任教。华罗庚并不是只知道醉心学术的"书呆子",他曾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
在战争期间,传达上级命令时,为了防止重要计划被窃听泄密,重要文件都会采取用"代码"传递的方式,大约在1943年前后,有一段时间中方无法破译日本的军事代码,几乎所有的密码学家都束手无策,这让中国军队处于一种极不利的境况。
无奈之下,时任工兵署署长的俞大维,将主意打在了正在庐山修养身体的数学家华罗庚身上。密码与数学相关又不相关,没有经验的华罗庚也只能尽全力一试,他让俞大维提供给他最新截获的密码信息,这是一组看起来毫无规律的数字,这让华罗庚看到了希望,因为数字正是他精通的领域。
在数学研究中,数字密码与数论有着共通性,看起来不规则的数字,只要找到定律,就可以在无序中找到规则。
拿到密文后,华罗庚就陷入紧张的推算之中,从早到晚一直没有离开他的办公桌,并且不停地抽烟提神,当时和华罗庚同住一屋的一个官员连上厕所都小心翼翼,生怕打断华罗庚的思路。
就这样一夜晚过去了,第二天一早,华罗庚交给室友一叠稿子,让他交给俞大维,自己则赶忙去补觉。拿到稿子的室友马不停蹄将稿件送到俞大维手中。
哈佛毕业的俞大维也不是一般人,他拿到手稿后,仔细研读。
原来华罗庚通过一系列演算后,终于发现了日军的密码使用了莫比乌斯函数,随后他用反函数将所有的密码内容翻译成文字。迅速理解华罗庚意思后,俞大维下令让所有密码学家按照华罗庚算出的方法破译密码。
也正因此,我党得知了日本针对昆明的计划,随后昆明方面提前进行布防,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损失,这一切都离不开华罗庚用一个晚上算出来的密码来源,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华罗庚的实力,证明了数学的用处。
桃李天下奉献良多
除了用数论的知识破解日军密码,华罗庚在中国数学发展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在郭沫若力邀之下,他一手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在他之前,中国的数学家们几乎没有研究中国解析数论,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研究的创始人,他在国际上开创了"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在典型群、多复变函数论方面让中国领先西方数十年,给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作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作为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华罗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数学人才:推动了"哥德巴赫猜想"进程的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华罗庚数学奖得主王元、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著名计算机专家夏培肃等等都受到来自华罗庚先生的指导。
华罗庚的学子桃李满天下,莘莘学子接过老师手中的交接棒,在各自岗位为中国的发展发光发热。
当那些所谓的成功者鼓吹"学习无用论"的时候,华罗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知识改变命运"绝非一句虚言。
爱迪生说"所谓天才,不过是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在华罗庚身上,大家也可以看出要想获得非凡的成就,除了天赋,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永不放弃的决心以及敢于挑战的勇气。
也许在生活中,普通人可能运用不到什么微积分、线代、数论,但建造坚船利炮、架桥修路等等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的确,不是每一个人都像华罗庚这样,仅凭自学就能取得辉煌成就,但是他的学习精神和高尚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