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大凉山支教的“铿锵玫瑰”

【道德模范光明礼赞】

扎根大凉山支教的“铿锵玫瑰”

——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四川凉山支教志愿者谢彬蓉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汽车离开307省道,行驶在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深渊的盘山水泥路上。越过一道道急弯,攀上一个个陡坡,随着海拔从不足1000米升至2500多米,四川凉山州美姑县瓦古乡扎甘洛村的标示牌终于映入眼帘。再转过几道弯,爬上一个坡,就能听到山坳里传来琅琅读书声。

“那是谢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语文课。”扎甘洛村党支部书记吉克古克说,他最爱听这声音了——原来只在电视上见过的场景,终于在身边实现,孩子们都有光明的未来,扎甘洛村也就有了光明的未来。

循声前行,扎甘洛村小学出现在眼前。那是半山上的一座活动板房,房前一片狭长平地就是操场,五星红旗在操场上空迎风飘扬。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退役军人谢彬蓉已在此坚守支教5年多,成为扎根大凉山的一朵“铿锵玫瑰”,给大凉山深处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为梦想而来,成为对扎甘洛村影响最大的老师

一身迷彩服,一头齐耳短发,谢彬蓉随时都保持着军人的干净利落。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回答着她的问题,课堂气氛热烈;下课后,她跟孩子们一起嬉戏玩耍,完全融入了这座大山。

“我父亲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退伍后回到家乡当了小学教师。”谢彬蓉说,受父亲影响,她从小就有两个梦想:从军、从教。

谢彬蓉在给学生讲课。雷建摄/光明图片

高中毕业后,谢彬蓉如愿考入四川师范学院;毕业后参军入伍,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了20年。2013年,谢彬蓉退役时,已是空军某部的一名高级工程师,获大校军衔。

完成了从军梦之后,谢彬蓉的另一个梦想在脑海里清晰起来:“我只在大学实习时做过一段时间老师,国家培养了我,我希望自己的本领还能派上用场。”

谢彬蓉想起了小时候父亲常讲的“彝海结盟”故事,就想把支教目的地放在大凉山。经详细了解,大凉山迫切需要教师,正是她的用武之地。2014年,她剪去刚刚蓄起的一头长发,背起行囊,来到了大凉山。

初来之时,她并没想到会在这里待这么多年。最初,她在凉山州首府西昌市附近的一所小学支教,教学条件差、学生基础差都在预期之中。她四处募集资金,修缮教室,带领全校师生整治环境,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当年期末,正当谢彬蓉准备回乡时,她被抽调到当地中心校监考。谢彬蓉发现,即使是教学条件较好的中心校,孩子们的考卷依然大片空白,有的孩子甚至连名字都不会写。她的心又揪起来了——改变校园环境相对容易,好的教师才是这里最稀缺的资源。

她留了下来。她支教的脚步,延伸到了师资更为紧缺的深山里。2015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前,她来到了扎甘洛村。这个村,与著名的“悬崖村”直线距离仅20多公里,在大凉山也是最贫困村之一。

谢彬蓉来的那天,吉克古克开着面包车去接她。当时还没有水泥路,只有村民用铁锹在山壁上挖出来的一条土路,面包车爬坡时需提前加速才能冲上去。坡陡路弯,车窗外是没有护栏的悬崖,谢彬蓉紧紧抓住扶手,咬紧牙关,不敢看向窗外。艰难的两个多小时后,车终于到达村委会,她对吉克古克说,自己宁愿多花半天的时间徒步走上来,也不想再坐车了。

吉克古克心里也在犯嘀咕:村里条件太艰苦了,老师来一个走一个,最后一个也没有留下来。时间最短的,到村3天后就悄悄离开了。谢老师是第一位到村的女老师,她能待多久?

“我是一名军人,啥困难能难住我?”谢彬蓉没有犹豫,把行李放进眼前这座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土坯房里,就开始了驻村支教的生活。

“没想到,谢老师从未退缩,在我们村支教已经5年多了,她成了孩子们的‘谢妈妈’。”吉克古克说,自己当村党支部书记24年,谢老师是自己迎来的第25位老师,也是驻村最久、对扎甘洛村影响最大的老师。她改变了村民的观念,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老百姓对她的感谢,说一整天也说不完。

从洗手教起,孩子们还有了艺体课

在彝语中,“扎甘洛”指牛羊走过的路。长期以来,扎甘洛村以放牧为主要生计,但山高地少,牧草能养活的牲畜非常有限,孩子们常常需要把牛羊赶到很远的地方去放牧,然后才能去上学。他们常常迟到,渐渐地也就不愿意上学了。

谢彬蓉初到时,扎甘洛村小学只有10个学生。两位数的加减法不会算,普通话也不会讲,上课随意走动,10个学生的考试分数加起来才100多分……谢彬蓉怎么也没想到,这些六年级的孩子,只掌握了大约一年级的基础知识。

一个女孩是家里的长女,经常旷课去放羊,谢彬蓉带着“翻译”去家访,她告诉家长,这个孩子聪明好学,不读书太可惜了,她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帮助弟弟妹妹学习,他们将来都能有出息。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打动了家长。后来,这个孩子初中毕业后,考入了成都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学习。

就这样,不愿上学的孩子,都被她一个一个“抓”回了课堂。孩子们听不懂,她就用孩子们最熟悉的土豆、核桃等做教具,教孩子们学会加减法。她还自编歌谣,教孩子们认识拼音和汉字,把课文改编成情景剧,让孩子们自导自演,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她的课堂很有趣,经常有一些没上学的孩子趴在窗边听。

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家长们也看到了谢老师给孩子们带来的改变,他们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来。第二年,扎甘洛村小学再开学时,有了一个由30人组成的一年级班,当时年龄最大的孩子已有12岁。

开学前几周,谢彬蓉没有排课,而是从洗手教起,教孩子们刷牙、洗脸、洗衣服,教他们站军姿、走队列、做广播体操,让他们懂规矩、讲礼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很快,灰头土脸的孩子们变得爱干净了,他们还回家教父母洗手洗脸,逐渐改变了村民的卫生习惯。

“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素养,有了良好的生活方式,有了开放的视野,才有改变贫穷面貌的信心。”谢彬蓉说。

除了语文、数学、道德与法制等课程外,谢彬蓉还给学生开设了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2020年年初,受谢彬蓉感召,退役军人倪洪洋也来到扎甘洛村,与她一起支教,让孩子们有了象棋、围棋、电影欣赏等课程。

刚来时,倪洪洋发现,孩子们对山外的世界了解很少,城里孩子司空见惯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太抽象,难以理解。他说:“开阔视野的课程上起来比较难,但也从另一个方面凸显出开设这些课程十分必要。”

孩子们基础差、学得慢,谢彬蓉他们就一遍又一遍带着孩子们复习巩固,时间不够,就利用晚上、周末给孩子们补课。他们还带领孩子们排练节目,参加“六一”儿童节会演,带领孩子们一起包粽子、做糍粑,带领孩子们去西昌、重庆等地参观游学,见识大山外面的世界。

今年已上五年级的孩子们,阅读兴趣高涨,图书角的图书总在流动之中。他们用画笔描绘着家乡的美好模样,他们的作文里充满了奇妙的想象。谢彬蓉给每个孩子都颁发奖状,“纪律之星”“体育之星”“进步之星”等,让孩子们充满自信、不断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每个孩子都应该被鼓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谢彬蓉说。

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就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感冒喷嚏一个接一个,手指被车窗玻璃夹了,脚掌被钉子钉了,依然要回到山上,因为要开学了。今年暑假结束,谢彬蓉不顾伤病,告别家人,回到了大凉山。

女儿在上海,丈夫在重庆,谢彬蓉和家人长期分离。她像只候鸟一样,只能在寒暑假与家人团聚。她说:“孩子们需要我,这点奔波算个啥。”

在一次次往返间,扎甘洛村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群众搬进了新居,校舍也在原来的土坯房旁新修成了一间板房,村里有了“一村一幼”幼教点,“学前学会普通话”不再是难事。

虽然条件依旧十分艰苦,但相比几年前,已经好了很多。回望几年前的扎甘洛村小学,谢彬蓉记忆犹新:山里的冬天特别冷,土坯房的窗户没有玻璃,盖三四层被子也不暖和,早上起床,连门闩都被冻住了;夏天雨多,房子经常漏水;老鼠不怕人,晚上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吵得睡不着觉,甚至还有毒蛇爬进房间……

“虽然条件艰苦,但孩子们需要我,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谢彬蓉说。

一次寒假,谢彬蓉收拾好行李,准备下山与家人团聚。这次行李多了一些,包袱比较大,有村民看见了,以为她再也不回来了,就站在她门前,掉着眼泪,用不太利索的汉语反复说:“我们娃娃需要您,请您留下来。”

她告诉村民,寒假之后一定回来。后来在回家的路上,她又陆续接到村民打来的电话,请她一定要回来。谢彬蓉感慨万千:“家长们从最开始在课堂上把娃娃叫回去帮忙干活,到现在担心娃娃没老师教,这个转变是巨大的,他们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凉山教育大有希望啊!”

谢彬蓉如期回到扎甘洛村,孩子们和家长们才放下了心。他们渴求的眼神,也让谢彬蓉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梦。

今年上半年,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返校,谢彬蓉依然通过在线教学,帮助孩子们坚持学习。直到全员返校,孩子们没落下任何一堂课。

“我们一天天长大,你们却一天天变老,希望接下来的日子,能让你们过得开心!祝你们教师节快乐!”今年9月10日一早,本是晨读时间,谢彬蓉一踏进教室,孩子们就整齐地朗读写在黑板上的祝福。声音响亮整齐,显然是精心排练过的,这淳朴而真挚的“礼物”,是一份巨大惊喜,让谢彬蓉感动得落泪。

“看到孩子们每天成长,就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一说起孩子们,她的眼里就闪着特别的光芒,笑容也绽放在她的脸上。她说,几年前,孩子们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听不懂,现在他们都已经变成明事理、懂感恩的大孩子了。她感觉自己来对了,在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短评】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作者:周洪双

全国道德模范谢彬蓉,从部队退役后,毅然奔赴条件艰苦的四川大凉山坚守支教。寒来暑往,她用无怨无悔的辛勤付出,为贫困孩子送去了知识,点燃了希望。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书写了热爱人民、执着梦想的华彩篇章。

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保家卫国、教书育人,都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业,谢彬蓉自小立志从军、从教,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发展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当祖国需要她从军时,她义无反顾地参军入伍,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边防事业,大校军衔、高级工程师,反映出她为国防事业作出的贡献。她刚退役,转身又投入到了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之中,既是大凉山脱贫攻坚的见证者,又是冲锋在最前线的参与者,她真正把自己融入了时代洪流之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愿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我当初是从四川师范学院毕业参军入伍的,所以我本来就该是一名教师。”谢彬蓉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从军20年,依然希望用自己的专业本领回馈社会,回报党和国家的培养。她不惧大凉山条件艰苦,主动要求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因为“孩子们需要我”,她就义无反顾地扎根大山深处,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帮助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谢彬蓉的到来和坚守,打破了扎甘洛村“越穷越不要教育,越不要教育越穷”的怪圈,让村民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她不仅教给孩子们课本知识,帮助孩子们发掘自身潜能,还让他们努力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被需要是幸福的”,谢彬蓉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各行各业作出了优秀示范。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8日 01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