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一位家长在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收获了数以亿计的点击和成千上万条的讨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成为了人们必备的社交软件,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大事小事,只要建有微信群,消息蹭蹭蹭的瞬间100+。对于上班族,单位的活动好像少了很多,逐渐增加的是微信讨论和不断的拍领导马屁;邻居之间的距离也疏远了,明明三两步就可以见面,却偏偏通过微信嘘寒问暖;亲戚朋友建的微信群里不是发广告就是散播谣言。为此微信似乎成为了一种社交压力,很多人患上了微信恐惧症。
这些给人们带来莫名压力的微信群成为许多人的槽点,最令人苦恼的是家长们一致认为的学校老师组建的“家长群”。家长群里的语言大多是对老师的赞美、对老师教育工作的支持,这种表面上看起来一片和谐,实际私下的交流中难免会透漏出对老师布置作业的不满。
在家长们上完一天的班后回家又要处理孩子老师布置的作业自然是心中怒火中烧。但平时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们都默不作声,直到江苏一位家长在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收获了数以亿计的点击和成千上万条的讨论。在媒体和网民针对此事发出的声音中,我们不难看出:家长群里的种种积弊由来已久,要化解这些矛盾,绝非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在视频中“退群”的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在视频结尾,这位家长问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对此,教育专家熊丙奇在《北京青年报》发表评论:“不少家校群变为了教师给家长布置作业群,这是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职责的混淆,让家庭教育围着知识教育转,把学生包围在知识教育中,既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让亲子关系异化为分数关系、成绩关系,加剧家长的焦虑情绪。”
此问题一出便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其中一个网友表示,在没手机的时代里家校关系是如何维持的?老师们是怎么过得?赢得海量点赞和回复。
对此,《新京报》表示:“(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其依仗的确实无外乎两点:一是通讯发达了,打段文字发个通知,就可以把家长给安排了;二是现在的一些家长,比之以往有了更高的学历和能力。但家长群提供的应该是便利,而非压力;建立的应该是高效的沟通和和谐的关系,而不是低效的纠缠和压迫的关系。”
在我看来,现代技术的进步对于家长和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一种便利,许多问题都可以在微信群里交流讨论,不必家长亲自跑学校。在老师教学方法问题上有什么不当时也可以通过微信来提建议一方面避免了尴尬,一方面又能促进教学的改进。但是如果一味的利用微信群来强制要求家长监督孩子、为孩子批改作业、辅导功课等,就显得有点过犹不及。
诚然,在广大网友都站家长这一队时,我们也不该忽视从老师的角度去思考这个“微信群”的作用。对此,《南方都市报》旗下公号“南都观察家”刊登了一名老师的来信,在这封来信之中,作者表示:“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说,公众对教师这个职业、对教育和家校关系都抱有极大的误解。”对于家长群“异化”的现象,作者一方面表示,他也反对将批改作业的责任强制性地转嫁到家长身上,但他同时指出:“主课老师没有清闲一说……基层一线教师,尤其是教学任务很重的语文教师,平时要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以及应付连篇累牍、形式主义为主的安全检查、教务检查、党务检查,一天工作满满当当。”
在他看来:教师布置作业,绝对不是跟家长或孩子过不去,而是教师担心孩子没能完全掌握知识。如果教师撂担子,与其说是推卸责任,不如说是教师的工作方法出了问题——教师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也是为学生好,只是有时未能与家长达成良好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