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对于很多孕妈来说,宝宝出生那一刻,是她们所畏惧的,但同时也是她们所期待的。
执笔:杨十一
编辑:杨十一
定稿:欧阳比文
每行每业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行业术语”,产科医生当然也不会例外。
对于第一次怀孕的准妈妈来说,生产是一件非常陌生的事情,尤其是进入产房后,很多产妇都会忍不住地“紧张”。
而医生的一些“暗语”,更是让她们听得云里雾里,甚至还会因为听不懂医生的“暗号”,而闹出笑话。
医生嘴里的“牛奶”,不是用来喝的?
小萱生二宝的时候,心理特别的紧张,虽然她已经生过一胎,但生大宝的时候是“顺产”,这次二宝却是“剖腹产”。
终于到了二宝出生的这天,小萱被医生推进了产房,医生对一旁的护士说:“把小牛奶拿过来。”
这让原本非常紧张的小萱一愣,为什么要拿牛奶,她对医生说:“医生,我现在喝不进去牛奶,能不能不喝?”
医生和护士都被小萱逗笑了,护士解释说:“小牛奶,不是喝的牛奶,是一种麻醉,你别紧张。”小萱听完护士的话,闹了个大红脸,没想到产房里有这么多的暗语。
产房医生为什么会说“暗语”?
1)缓解孕妇紧张
根据相关研究,紧张会使肾上腺髓质释放更多的激素,这种激素会让人变得更加敏感。
不管是头胎,还是二胎,每个进产房的准妈妈,都会生出一些紧张的情绪,这时如果医生再说一些“吓人”是术语,恐怕产妇会更加紧张。
所以医生会说一些约定俗成的“暗语”,减少产妇的紧张情绪。
2)医学专业性过强
医生不同于其他工种,医学专业性非常强,很多医生其实都是“博士”毕业,而医学生最快的本硕博连读,也需要8年的时间。
我们常常抱怨听不懂医生的话,其实也正是因为医学的专业性太强,产房医生的很多话,其实就是正常的“医学名词”,只不过因为我们听不懂,才变成了“暗语”。
医生分娩暗语揭秘,你知道几个?
1)备皮
备皮其实就是专业的医学术语,指的是剔除手术部位的毛发,比如头部手术的要剃掉头发、手臂手术的要剃掉手臂的汗毛。
很多第一次生孩子的妈妈,听见“备皮”这两个字可吓坏了,备皮难道是“割皮肤备用”?
产妇们可别紧张,备皮可不是割皮,医生只是帮产妇们,祛除下体的毛发,减少分娩时感染的风险。
2)上宫缩
很多孕妈都知道宫缩,是临产时子宫有规律地收缩,那这个“上宫缩”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上宫缩,就是指给产妇打催产素,有些产妇开十指过慢,医生就会用催产素,帮助产妇加快宫缩进程,现在在看“上宫缩”这个词,是不是觉得顿时形象了很多。
3)宫颈管消失
宫颈管消失,听起来好像很可怕,但其实这可是一个“好”词。
分娩时,产妇的宫颈口会向上扩张,当宫颈口张开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宫颈管消失,这恰恰证明了,子宫已经做好了分娩的准备。
4)小牛奶
产房常用的麻醉剂属于脂肪乳剂,颜色多呈“乳白色”,乍看上去就像牛奶一样,而“小牛奶”就是20ml的小规格麻醉剂。
当医生说要拿小牛奶时,其实就是要打麻醉剂了,孕妈千万不要傻傻地等着喝。
进入产房后,产妇不要做这3件事!
1)用力或猛
医生介绍:对于初产妇来说,一般整个产程不超过24小时;对于经产妇来说,一般整个产程不超过18小时。
很多没生过孩子的宝妈,总觉得生孩子一定要全程“用力”,但其实生孩子,可不是一口气生完的,整个产程慢则4、5个小时,长则十几小时。
产妇根本没有那么多力气,去支持全程用力,产妇们一定要听医生指挥,不要从开始就把力气用光了。
2)大吼大叫
在影视剧中,女人生孩子总是要“大喊”两声,但其实大吼大叫并不会缓解产妇的痛苦。
相反产妇大叫时,空气会从嘴中进入到肠胃,可能会导致肠胃胀气,延长产程时间,更有可能撕裂伤口,增加产后大出血的几率。
3)乱扭屁股
产科护士最讨厌的产妇,就是“乱扭屁股”的产妇。
一些宝妈生孩子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挪动屁股,但其实这样做,并没有任何减轻疼痛的作用,反而可能会撕扯到下体,还可能伤害到宝宝。
糖果妈妈今日话题:这些“产房暗语”你知道几个?
我是糖果妈妈,一个学习成长型的宝妈,专注孕产和育儿,想要轻松养娃别忘了关注,糖果妈妈团队将为您的育儿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