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1944年,好莱坞著名演员英格丽褒曼主演了一部经典的黑白电影《煤气灯下》(gaslight)。影片讲述了一个原本美丽、自信、能够独立思考的女性,最终在丈夫缜密的心理操纵下,变得敏感、多疑,最终在精神上完全由对方控制的故事。
影片中的一个经典片段是:
男主故意将家中的煤气灯调到忽明忽暗,当女主询问丈夫为什么将煤气灯调暗时,丈夫却劝说妻子说是她产生了幻觉。时间长了,妻子也就逐渐相信了丈夫的“鬼话”,怀疑起自己的判断。
丈夫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控制了妻子的全部精神。心理学上将这种通过“扭曲对方眼前的现实”,来逐渐控制对方精神的过程形象地称之为“煤气灯控制法”。也就是情感控制法。
实际上,这种控制他人的方法并不只存在电影或者小说作品中,在实际生活中同样十分常见,特别是在孩子身上,一些孩子似乎从小就在不断受到来自父母的“心理控制”。
“你做的都不对,我都是为了你好。”
“不让你去参加课外活动不是为了让你多考两分?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玩这个能多考10分?听我的去学习,都是为了你好。”
不得不说,一些父母似乎就是天生的“心理控制”的好手。他们总是能够找到一些对孩子的“不满”,再对这种不满打上“为孩子好”的标签,然后肆无忌惮地向孩子输出自己的想法,直到将孩子完全控制。
随着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的爱被打上了“为你好”的标签,孩子内心会长期处于内疚和不信任自己的想法。慢慢地,孩子就会在父母严密的“心理控制”下失去基本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心理学家李雪指出: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孩子的“精神死亡”状态就是父母情感控制最直接酿成的恶果。
情感操纵的过程,其实是父母约束孩子,按自己安排的轨道前进的过程
▼到底什么是“情感操纵”
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丽莎·阿伦森·方特斯认为,一般人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集中在表层意识的层次,如果将情感当作武器,出于某种目的,有意或者无意地影响别人的潜意识想法的过程,就是情感操纵。
情感操纵还有一种说法叫做PUA式交流,一般发生在相处关系不对称的场景中。
就拿父母和孩子来说,因为孩子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处于不完善的状态,在和父母的相处中,孩子就处于相对劣势的状态,这时父母作为交流强势方,如果将情感当作武器,很容易对于孩子潜意识造成影响。
丽莎·阿伦森·方特斯将这种影响称为“温水煮青蛙”,意思就是说,父母打着“为孩子”好为名义的爱会损害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长期处于一种不安的状态。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孩子原本有自己的路线,父母原本的任务是引导,如果添加了过多的控制因素,孩子自然会被带到父母既定的轨道中,最终产生对父母无限制的依恋。一开始的为孩子好,最终却成了害子的最佳毒药。
父母的情感操纵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这几种表现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操纵最主要表现在教育的“侵入性”上,父母通过“求饶”或者“威胁”等方式,引发孩子的内疚和害怕的情绪,同时将自己跌想法灌输到孩子身上,从而实现操纵孩子的目的。
第一步:引发内疚
父母会向孩子表示自己的失望和伤心,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引发孩子内心的内疚感,从而让孩子向父母妥协。
比如父母会和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每天的辛苦吗?”“我不都是为你好,你真让我失望。”父母通过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产生内疚感,在内心内疚感的控制下,孩子往往会向父母表示顺从。
第二步:情感威胁
在这一步中,父母的爱和养育之恩将会成为父母最常用的手段,父母会向孩子表示自己将要收回对孩子的爱,让孩子陷入“妈妈不爱我”的恐慌中。最常见的说话就是:“我不管你了,你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就当白养了一个孩子。”
第三步:唯一权威
在经过上面两步的侵入式教育后,孩子的自我意识会减弱,他们会更大程度上选择依靠父母。这个阶段的父母往往在家里说一不二,成为家中的唯一权威。
“你必须要按我说的去做。”几乎成为这个阶段的PUA父母最常做的事情。
父母的情感操纵对孩子的影响不能忽视
1)毁掉孩子的自主能力
PUA式的父母(情感操纵式父母)更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既定轨道规划孩子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缺少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孩子自主判断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依赖性强的他们就连融入新环境都显得很困难。
2)影响孩子将来的幸福感
伦敦大学的学者在《积极心理学期刊》公布了一项研究显示:控制欲强的父母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甚至和痛失至亲对人们的负面影响相近。
当父母不断“侵略”到孩子的领域,试图对孩子进行控制时,孩子内心空间会逐渐衰减,让孩子很难获得获满足感和幸福感。
相比较于情感操纵,学会教育对父母来说更重要
并不是每一个父母在宝宝生下来都想让孩子变成情感操纵的对象,只是一些父母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以至于在生活中选择情感操纵这种“方便”“有效”的方式和孩子相处。
1)保证良好的家庭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而爱护儿童恰恰是家庭氛围最基础的要求。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一种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里的爱并不是简单的爱孩子,父母之间,孩子和孩子之间的温馨关系,都属于这里爱的范畴。
让孩子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的内心发育自然会更加完善。
2)父母教育孩子的基础是交流
正如前面提到的一样,父母在孩子成长路上担任的角色是引导,而不是完全带着孩子走。父母要加强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在遇到问题时,父母可以向孩子充分介绍情况,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孩子自己加以思考,做出理性判断。而不是在父母的情感操纵下做出。
比如在遇到孩子不爱读书的情况,父母可以和孩子分析下现在的能力和读书对孩子最直接的帮助,让孩子做一个主动解决问题的小男子汉,而非仅仅是“报答”父母情感的机器。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