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赵晶走村入户 供图
2019年,27岁的大理姑娘韩赵晶来到昆明市东川区,一头扎进一个叫蚂蟥箐的地方。这里以色彩斑斓的红土地闻名,也曾经是一个贫困村。韩赵晶是驻村工作队的一名队员,也是这里很多所学校的“编外老师”。北大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她,是这里很多孩子的榜样。
山里来了个北大研究生
“我也是来自像大家一样的环境。十几年前我读书的时候,环境条件还没有大家现在好。”韩赵晶经常被红土地镇的各所学校邀请去给学生讲课。对于大山深处的孩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和家长们都相信,韩老师的成长和求学经历,本身就是对孩子们最好的激励。
“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勤奋和努力,以及为自己的人生树立一个坚定的理想。”韩老师在课堂上说,“你们所有人都可以上北大!”
2018年,韩赵晶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她的同学,有的去了知名证券公司,大部分人在北上广深打拼。而她,却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回到云南。
蚂蟥箐村地处轿子雪山东侧,交通不便,买菜都要跑很远的山路。村子里大多是老人和儿童,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有时候,我们路过田边,老乡会把地里的菜送给我们。”说到这一幕,韩赵晶乐呵呵的。
这里,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吃了没有多读书的亏。很多夫妻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则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内向、不爱说话,是这里留守儿童的共同特征。“翻开他们的作文本,我发现这些孩子都很有灵气。”韩赵晶说,有的孩子长大了想发明治风湿的药,原因是爷爷奶奶一直受病痛的折磨,也有的想发明给桃子去毛的机器。在梦想面前,山里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
小汐是一个文静的女孩,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她的爸爸在昆明打工,她由爷爷照看。小汐很喜欢韩老师,经常会蹦蹦跳跳地带着老师回家。“有一天,小汐带我回到她家门口,刚好她爷爷也在,老人家就马上爬到果树上,摘了两个黄澄澄的李子,一个给了我,另一个给了小汐。”这是韩赵晶的小确幸。
换下高跟鞋 为乡村寻找希望之光
能念到本科,对于蚂蟥箐的孩子来说已经算是鲤鱼跃龙门。“老师,北大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能把英语学好?”……在学校里,孩子们总是抓紧机会向韩赵晶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她也会耐心地给孩子们解答。除了“编外老师”这个角色,韩赵晶的主要工作,一方面是整理档案存档,另一方面就是走访入户,谋划产业发展。
韩赵晶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这里的孩子都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把外面的东西带回来,让乡村更加美丽,让生活更加富裕。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希望还在教室里的这些孩子身上。
“之所以选择来到这里驻村扶贫,是因为我比较有同情心,也许我并不能做出很大的事情,但只要能尽我的一分力量,让这个村庄有所改变,让大家的生活有所改变,我就非常满足了。”韩赵晶说,“来到这里之后,换下了高跟鞋,一脚泥一脚土,和大家拉近了距离。虽然晒黑了,皮肤也变粗糙了,但我觉得也是一种独特的美。”
现在,这里引进的虹鳟鱼养殖项目已经可以给村民分红,很多人干起了蜜蜂养殖。脱贫出列只是一个起点,产业的振兴,才能让越来越多的父母回归故乡,不错过孩子们的成长。
说起韩赵晶,东川区红土地镇宣传委员李兴朝不禁竖起了大拇指。“一个北大的研究生,能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到红土地来工作,并且可以沉下心来,我们都觉得难能可贵。韩老师给红土地镇和东川区的学生都上过课,孩子们都很喜欢她。”李兴朝说,蚂蟥箐的老百姓文化素质不高,韩赵晶在和村民讲政策的时候很有耐心,工作作风非常接地气。
闲暇时,韩赵晶会用手机拍下山里的风景,分享给在大城市闯荡的同学。她不知道,自己也已经成为红土地上一抹亮眼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