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建议“将12年学制改成10年一贯制”。
此后几年,每年两会期间,都会有关于基础教育模式和教育学制改革的建议提案,有人建议将9义务教育普及改为10年,即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2年。
每次关于这一话题的各种消息,总会引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事实上,由于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教育年限延长,年轻人读完本科、硕士和博士,基本上都二十八、九岁,甚至更晚。
特别是高学历女生,毕业时已是晚婚年龄,直接成为“三高”女性(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职业女性),婚姻问题迟迟难以解决。
近年来,中国超前教育愈演愈烈,大家都在抢跑,学生小学学初中的,初中学高中的,有的幼儿园更是”敢为天下先“,甚至开设了奥数课。
学生每天上完学校的课,又开始奔赴第二学堂(补习学校),许多孩子苦不堪言,面色凝重,神情焦虑,但他们就像赶路犁地的牛,被动被迫拖动疲惫的步伐向前走。
最近两年,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了新的中学学制模式—2+4年或2.5+3.5年。
2+4模式:2年初中,4年高中,学校进行校内选拔,优秀生初二结束后提前学习高中课程。
2.5+3.5模式:2.5年初中,3.5年高中,经学校内部选拔,优秀生初三上期中或者期末后不准备中考,直接学习高中课程。
出现这种新的基础教育培养学制模式,是应试教育和教育内卷的典型表现。中小学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围绕高考展开,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历史、地理课程被压缩,体育、艺术类课程被缩减甚至被取消。
事实上,开设的各门课程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都是有其内在价值的。与孩子的身体健康一样,孩子不只需要鱼肉蛋白质,也需要蔬菜水果维生素。
一些五大学科竞赛生,除竞赛科目外,其他科目的课基本不上,语文、英语2门语言积累和功力不够,这对孩子后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在这种大背景下,小学、初中家长很难真正做到淡定,出现集体性焦虑、担忧。许多家长被裹挟,被迫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补习班,以追求最基本的心理平衡和心理安慰。
教育“三脚架理论”认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支撑的焦点和重心是自我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普林斯顿大学曾有一位学生,在校期间学了拉丁文、希腊文、哲学、自然科学、地理学、数学和修辞学,成为一名辩论和写作方面特别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他向校长申请留下来再读一年,于是他又学了一年希伯来语和政治哲学。可是学完以后他还是不知道要做什么,于是就出去旅行,后来还曾住在父母家里。
最终,他发现他的激情就在于参与爱国行动,发挥他写作和辩论的才能,成为一名领导者。后来,这名学生成为美国第四任总统,他就是詹姆斯·麦迪逊。
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都只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点,一场考试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父母最应该关注的,不是中考,也不是高考,而是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小学阶段(即12岁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而所有学科的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语言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语言学习最需要的是时间,而数理化的学习最需要的是智商。
事实上,只要抓好孩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学习其他课程就会更轻松,也会更积极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
生活习惯好了,孩子的学习习惯也会慢慢养成,不再需要父母更多监督。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最重要的就是阅读习惯的养成。
孩子补的许多课都做的是无用功,孩子补课耗费的时间都是在浪费青春。
希望年轻的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教育的本质:良好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教育成功的前提,父母才是孩子学业成功的关键。
父母想要做好家庭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几本家庭教育的书,读完后就会发现,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已经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切忌:不能只读碎片文章,因为从中无法取到家庭教育真经。
欢迎评论、转发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