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家门口的“早教”机构,社区儿童中心又热闹起来了

上午10点,北京市社区儿童中心手帕口南街示范中心门前,两岁多的辰辰拉着姥姥的手,兴奋地等待着10点半的英文绘本课——因为疫情而沉寂了大半年的社区儿童中心9月起陆续开门,家门口的亲子课程机构再次热闹起来。

众盼所归:

久违的线下课回来了

脱下厚厚的外套,辰辰的小脸红润起来——记者探访当日,北京还未供暖,社区儿童中心里已是暖意洋洋。套上鞋套,跟接待台的老师热络地打个招呼,辰辰轻车熟路地来到活动区,骑上木马,和小朋友享受着上课前惬意的摇晃时光。

别看才两岁多,辰辰已经是社区儿童中心里的“老熟人”了。从刚会爬的小婴儿,到能蹦能跳的大宝宝,社区儿童中心见证了他一路的成长。“8个月就开始来参加活动了。”辰辰姥姥感慨,“好多东西都是在这里学会的。”姥姥说,外面的儿童培训机构、活动中心也去过不少,但是“都没这里干净、安全”。走路十分钟就能到,让社区儿童中心成为一家人遛娃的最佳去处。

的确,环顾手帕口南街示范中心,近两百平方米的空间干净敞亮,整个场地划分为生活服务区、绘本阅读区、亲子活动区等多个区域,亲子活动区铺着厚厚的爬行垫,孩子们可以在上面尽情翻滚撒欢儿。像辰辰一样,很多宝宝一进门,就直奔靠近墙壁一侧的小滑梯、小木马。绘本区里,几千册图书整齐排列,错落的小台阶为孩子们提供了舒适的阅读环境。

一周七天,除了拿出一天做物品归置、环境消毒之外,社区儿童中心其余时间均向社区居民开放:上午提供相关课程,下午可来此自由活动。

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儿童中心的线下课程近期刚刚恢复开放,此次复课后,原本定期进行的消毒保洁工作做得更加细致。街道还专门制定了“儿童中心复课接送幼儿管理流程及制度”,除了对体温测量、手部消毒等作出要求外,对于容易发生聚集的接送环节也进行了周密的考虑,比如要求带班老师送出本班幼儿时,要逐个进行,送走一个再送下一个,不能上一个幼儿没有离开就送出下一个。

10点半,辰辰期盼已久的英文绘本课正式开始。“今天天气怎么样啊?是个sunny day(阳光灿烂的日子)对不对?”小朋友们彼此做完自我介绍,一起捂住眼睛,倒数321,请出了当天的绘本主角,一起认识《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可以做出好多动作,禾禾,你觉得我们能做出什么动作?”被点到名字的禾禾有些害羞,“我想不出来能做什么动作。”“我们坐着就是一个动作呀!”经老师一启发,孩子们踊跃起来,“我们还能站着!”“还可以走路!”氛围立马热烈起来。

在高碑店地区花北西社区儿童中心,两岁的希希一早等待着自己的音乐运动课。“早就盼着了,在家时不时就问一句,什么时候能去中心玩儿,一听说可以来这里上课了,孩子高兴坏了。”希希奶奶说,中心里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就算没课的时候,自己有时也会带孩子来看看绘本、玩玩儿游戏。音乐一响起来,希希蹦蹦跳跳地与小伙伴儿扎进了动感的节奏海洋。

多方参与:

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早教服务

在北京,像手帕口南街示范中心这样的社区儿童中心共有11家,分布于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和昌平区。这是北京市计划生育协会自2017年起开始探索的新型服务模式。新手爸妈们只要在平台上简单注册,就可以选择家门口的儿童中心进行约课、借书。截止到2020年10月底,儿童中心平台上已经有6636名儿童进行了注册,共开展了4954次课程,累计服务39872人次;据统计,各个中心馆藏绘本已达4740种10202册,借阅绘本人次达18243。

协会将社区儿童中心定位为“服务社区家庭的公益性儿童早期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儿童中心最大的特色是以社区为依托,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运营、社区家庭参与的原则,充分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家庭、个人等多方资源,开展各项优生优育公共服务。

“我们的目的是在社区里打造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阵地。除了推出面向儿童的课程活动外,我们还会为准父母提供各类孕期必修课、各类亲子课程,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等。”

比如,手帕口南街示范中心是由街道提供场地支持,第三方机构提供相关的课程服务,北京市计生协进行相应的指导,“降低了房租等运营费用,服务的成本也就降了下来。因此,我们很多课程都是免费的,最多三四十块钱。”该负责人解释,象征性的收费也是为了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避免公共资源的浪费,“如果完全免费,可能会出现只抢课不来上课的现象。”

“第三方提供的课程我们会有严格的把关,也会有一定的反馈机制。”西城区广外街道卫健工作负责人张振琴参与了手帕口南街示范中心的筹建,一路见证了中心的起步和发展。她介绍,中心会定期对参与活动的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邀请家长对课程进行评价,然后反馈给第三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比如,去年,一向“一课难求”的局面居然有所见缓儿,经家长们反馈得知,是提供课程的第三方机构换人频繁,打消了不少孩子和家长上课的积极性。街道出面沟通后,第三方机构为社区儿童中心配置了专人团队,每次都能碰到熟悉的老师,孩子们上课的热情又回来了。

家长的力量也被调动了起来。记者探访当天,手帕口南街示范中心发出了首张“捐赠儿童图书认证卡”,荣荣成了社区图书漂流站的第一位图书捐赠者。荣荣妈妈告诉记者,荣荣已经3岁了,从1岁多,他就开始参与社区儿童中心的活动,“我们是一个二胎家庭,出去别的地方活动也不方便,来中心只要五六分钟的路程。在这里,有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活动,让孩子对幼儿园生活也有个提前适应。”荣荣妈妈说,过去几年,自己作为受益者,一直想着能为中心做点儿什么;今年一复课,她便把家里的育儿书籍收拾妥帖捐了出来,“能尽一份力也觉得挺荣幸的。”

经过消毒后,这些书籍上架,成为绘本区里的新成员。未来,这个社区儿童中心的书籍有望得到进一步丰富。张振琴介绍,目前中心正与西城区图书馆进行接洽,西城区图书馆的书籍或将成为中心新的资源库。

未来愿景:

希望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去年年底,本市出台《北京市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到2020年底,本市建成不少于34家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同时也提到,未来本市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对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发展予以支持,优先支持社区型、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重点保障公益性科学育儿指导活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区儿童中心建设等工作。

这对社区儿童中心来说,无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计生协一位负责人看来,社区儿童中心与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是重要的互补关系。“婴幼儿由于其阶段性特点,其主要活动范围集中在家和所在社区。在开展科学育儿和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工作时,我们应尽量将服务放在婴幼儿所在社区或者临近区域,争取在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解决问题。”该负责人表示。

不过,社区儿童中心的推广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合作,“要有场地,要有资金投入,属地街道还要有强烈的意愿。”计生协负责人坦言,在进行新的儿童中心调研考察时,这些因素都是遇到的难点和挑战。

与此同时,科学育儿和儿童早期发展工作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知识,且需求巨大,单凭政府的力量无法满足公众的差异化需求,因此,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广泛参与,做到市场和公共服务双管齐下,才有希望让每个有需求的幼儿家庭享受到科学的育儿指导。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牛伟坤

编辑:王雯淼

流程编辑 邰绍峰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