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这几天,估计江苏家长退出家长群的那段小视频,大伙也都看到了。
其实类似的视频,这半年就没少见。
可能是大多数人在提到这事时,还能压抑住情绪。
所以也就没引起太大的关注。
但是江苏这位家长的视频,却不一样。
因为从字里行间你都能听得出他内心的崩溃。
虽然我还没到回家批改作业的阶段,但是看听完他的吐槽,再想想未来的自己…
我仿佛已经听到了藤条、皮带、拖鞋、鸡毛掸子,噼里啪啦掉一地的声音。
大多数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永远长不大,永远天真烂漫可爱。
我也一样。
只不过我不想让他长大的原因,是真的怕辅导作业。
这些年,网络上那些为了辅导作业,气得差点“光荣”掉的家长,数不胜数。
我感觉就我这暴脾气,到时候背不住得连自己都打。
然而,辅导作业还是常规操作。
毕竟这终归是家长应该尽力去做的辅助工作。
但是连批改作业都算到了家长头上,就有点太“吓人”了。
且不说这本身就应该是老师分内的工作,家长真的能批改得了孩子的作业?
我想,无论从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来说,都未必能胜任。
比如说我那位当老师的同学家的孩子,前几天就把作业给写成了这样。
在这种条件下还能保持心平气和批改作业的家长,我觉得那都不是脾气好不好的事了。
而是得赶紧去医院挂个号,检查检查是不是之前精神上受了什么难以逆转的刺激了。
当然了,这些年也有些异想天开的人,在那宣扬“不吼不叫”。
我只想说,这一套要是真那么管用的话,也就不会有什么“国际不打小孩日”了。
这种无奈,还只是精神上的。
经济和体力上的透支,也是压力大得够呛。
扛过了996,却倒在了家长群的“家长作业”上。
盼来了减负,却败给了“上不封顶”的课外辅导班。
但是你还不敢崩溃。
因为中考和高考就摆在那。
以至于我985大学毕业的高中同学,为了让她的女儿考上985,今年开始当起了全职太太…
“家长”这个词,似乎已经从一种身份,开始变成了一种职业。
在看到了诸多家长的吐槽后,我也是瑟瑟发抖不敢言语。
因为江苏家长退群获得共鸣后,又引来了一波老师对家长是否负责任的反向质疑。
到底是老师太为难,还是我思想太拉胯?
终于,这两天还真盼来了官方的声音。
在江苏退群家长的事传开了之后,央视的评价是:家长批改作业,是老师的缺位。
包括一些重量级媒体,也纷纷发表了相近的观点。
我本想借着这些声音,去网上反驳那些力挺家长批改作业的老师。
但是仔细想想,也没必要。
因为这样的老师,本身就是极端利己的少数个例。
而绝大多数的优秀老师,似乎也是在“背锅”。
比如说,多轮减负下来,很多小学生都是3点半就放学了。
个别减负更“彻底”的地方,就连初中生的放学时间也就是四点多。
教学时间短,教研任务重。
你指望在这样的条件下能教出30年前的水平,怕是也不现实。
那能不能增加老师的课时?
我看也悬。
因为我们跟老师的交集,都在教学任务上。
那些非教学任务,实际上也不少。
各种会议要参加,各种表格要填写。
教学心得,体会分享。
录微课录演讲,书香校园班级角。
难怪有些老师也在抱怨,那真是上班的时候顺带着去上个课。
讲到这,我突然有种自己把自己说晕了的感觉。
因为这样分析的话,似乎在减负的大环境下,就没有谁是真正享受到了减负成果的。
首先,学生没有轻松。
因为有课外辅导班“为您服务”。
其次,家长没轻松。
因为“家长作业”你不见得做得完。
最后,老师也没轻松。
因为非教学任务挤占了大量的教学工作准备时间。
这不是一举三输吗。
更魔幻的是,有些学校,开始推进“课后托管服务”。
我倒是极力赞成这项举措的。
但是你反过来想一想,既然现在要搞“课后托管”,当初为什么还要为了减负而减少在校时长呢?
减负这件事,从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在讨论。
到了今天,研究了很多年,实施了很多轮。
但是学生负担非但没有减,反而又“饶”进去了家长和老师。
其实无论怎么减,只要中考和高考的门槛还存在,只要清华北大的分数线还是远高于普通本科,那这种指标性的减负,可能都不会有什么太明显的作用。
说到这,我又想起了和“减负”如影随形的“素质教育”。
我以前总说,暂时还没有人能把素质教育“量化”明白。
但是音、体、美加入中考的消息,就立马跳出来打肿了我的脸。
如果把兴趣爱好加入应试的行列,就可以叫素质教育的话,那事情就简单了。
因为你可以专门再开一门课,就叫“素质教育”。
直接考它不就完了?
我承认,减负的初衷是好的。
因为在教育内卷化下,学生的负担确实是在逐年攀升,不堪其累。
但是内卷的源头,是升学考试,而不是在校时长。
这不是高校扩招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
因为还牵扯到人才供需,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但即便是现在难以解决的话,或许我们也不该用表面上的减负,去“尴尬”那原本应该同心协力的三拨人吧。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公号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