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425字,阅读时间约4.5分钟
对于现在参与应试教育的学生而言,高考无疑就是一次最重要的考试。但是有经验的家长或老师都很清楚,初中教育与中考的重要性其实也不容忽视。初中的课程,可以说全部是为高中的教育打基础。
在中学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进入高中往往能如鱼得水地学习。而且,中考决定学生是否能进入一所教学实力雄厚的高中,决定学生是否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为了长远准备高考,家长最好从准备初中教育做起。不知道你是否认同?
都说高考是一场人才选拔。而此前的中考就已经为高考筛选走了一大批学生。中考才是最大的那道坎。深圳近三年中考考试数据就显示,中考后公办普通高中的录取率低于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孩子都会被中考淘汰掉。在这种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家长总会在小学毕业后就紧抓孩子的初中学习。
一线班主任道经验:进入初中和小学有不同
有一种很普遍的准备初中教育的方法,是让孩子在暑假修习初一衔接班。例如我表姐家的孩子,小学刚毕业就去上了语数英三门主课的衔接预习班。预习课老师印刷部分初一课本,提前给孩子上课。这样学生在刚步入初中时,会感到稍稍轻松一些。
但这样上课实际能起到的效果其实微乎其微,不过是花费孩子半个暑假应付初中前几周的教学进度。孩子能通过初一预习班学到初中的学习思路吗?这个问题只能存疑。
家长无法切身感受到他们学习压力等诸多压力上的质变,但还是要努力学会去理解。要想理解孩子在刚入初中时面临的压力,可以先从认识小学与初中的不同开始。一位在一线当初中班主任的朋友是这么分析小学与初中的不同之处的:
1、课程增多,学习压力变大
初中三年一共开设语文、数学、英语与生物等九门课程。其中有七门孩子初一就会接触到。可想而知,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长和要接收的新知识都大幅度增加了。好不容易回到家,小孩还需要绞尽脑汁地写完几门作业,同时预习第二天的课程。压力肉眼可见地剧增。
当过多年班主任的朋友非常清楚小孩在做作业时普遍会有的坏习惯,那就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看手机或者带着耳机听歌。这样下来做作业的效率是一定会降低的。小孩一边玩一边写作业,花费的时间长了会觉得学习辛苦,写完后彻底放松娱乐的时间也被隐形压缩了。
所以,家长要起到督促作用,教导孩子高效完成作业,同时承诺给予孩子放松的时间。不然学习生活太过枯燥,容易降低孩子的积极性。
2、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复杂,心理压力变大。
小学多采取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这和初中更加严谨的教学有所不同。因此很多小升初的学生心里没有对初中高强度学习的准备,也并不能很好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也许第一周会凭借着新鲜感好好听课,但很快这份热情就会冷却下来。无论是因为课程增多吃不消而难过,还是因为课程难度大跟不上而沮丧,家长都可以默默地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鼓励孩子表扬孩子,给足他们自信心。
此外,初中这个年龄阶段已经不复小学生活的一派纯真。在人际交往方面,小孩或多或少地会遇到一些难题。善于沟通的妈妈们可以抽时间和小孩好好谈谈,分享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让孩子心中有所准备。
提前做升初中准备,但非全都是学习
在暑假或者其他假期中,家长总会给孩子准备补习班培训班,想让孩子趁着空闲时间提升学习成绩。但是这也是和孩子出门放松、培养情操的大好时机。父母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带孩子出门旅游或者玩耍,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交往,同时可以极大地缓解小孩在初中骤增的心理压力。
回到初一衔接班的问题。小学步入初中的暑假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此时上预科班可以让孩子提前预习知识,但是不一定能让孩子充分准备好初中学习。对此感到担忧的家长们可以和小孩好好聊一聊,多多培养孩子高效做事的习惯,并且鼓励孩子遇到问题及时倾诉。只要家长时刻当好孩子背后的护盾,不会有什么危机是解决不了的。
适应初中早期阶段对于小学刚毕业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而中学又是极为重要的时期。家长可以一直支持孩子,但却无法代替孩子直面困难。所以在小学升初中的这个关键时期,家长们可以多给孩子强调学习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只有这样,小孩才能完美地度过这段衔接期。学习的确是青少年的主要义务,但是学习没有身心健康重要,你说呢?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家长你迷茫吗?
初中三年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快速成长的阶段,再加上青春期的懵懂、学习的忙碌,他们的压力真的很大。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稳定学业,健康成长呢?
这本【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是于敏老师撰写的,为各位初中生家长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并针对性给出正确的引导和解决方案。
于敏老师有20多年的教学经验,教育中总结的初中孩子典型问题,很多妈妈们读完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其中的几个典型。
对于孩子在初中三年每一年的特点和问题,她都详细地列出来,包括:
初一:陪孩子顺利走过小升初的转折点;
初二:把握尺度,用对方法,避免塌腰;
初三:用良好的心态,决战中考。
书中不仅从孩子的青春期心理、生理特点进行了分析,还有相关的学习技巧,手把手教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指路人。
运用大量的真实案例,结合专业的理论指导,帮助家长梳理孩子的问题所在,并给出正面建议。阅读这本书,让家长心中有把握,手里有办法,能更好的指导孩子。
在陪伴孩子进入初中阶段的问题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在迭代,甚至家庭教育的迭代更新,高过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更深远,甚至是全天候,延续性的。家长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
凌晨妈妈来叨叨:
家长不必给孩子施加太多压力,不必在心里增添太多不切实际的预期,一昧地要把孩子培养成顶尖的学霸。与其给孩子定目标然后撒手不管,不如陪他一起进步成长,看着他慢慢长大。如果小孩在艺术体育方面表露出兴趣,家长也不妨试着尊重他们的兴趣。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