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在《围城》里说:“在大学里,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外国语文学,瞧不起中国文学系,中国文学系瞧不起哲学系,哲学系瞧不起社会学系,社会学系瞧不起教育系,教育系的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食物链里有弱肉强食,而在学历里,也存在学历鄙视链。
学历鄙视链由来已久,且古今中外通用。
学历鄙视链:
海归硕博>国内博士>国内硕士>全日制本科>大专
清北复交浙>985>211>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大专>高职
对比一下,看看你在学历鄙视链的第几层?
来看看HR圈默认的招聘潜规则,简单粗暴,却普遍适用。曾经看到过有HR在校招时,把985和非985的大学生简历分开放,离开时只带走985的简历,而非985的简历就丢在桌子上,等待被清理。
这位HR还肯定地说,其他大企业也是这么操作的。
他们秉承的逻辑也是一致的:越处在鄙视链上端越能表明一个人优秀,名校对应的是更好的教育、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宽广的人脉。
你疑惑的是,能力呢?能力就不重要了吗?难道HR招人时直接不考虑能力,就凭学历pass人?
但HR已经很清楚地给出了“学历=能力”的答案。
处对象也要名牌大学毕业?
前两年还在被北京各大公园相亲角大爷大妈们给自己子女找对象的“中国相亲价目表”刷屏,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名校毕业生将相亲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暗访一位职业红娘,她表示:年轻人跟他们的父母没什么区别,只是年轻人更精明,他们会说:“我就是觉得这个男生挣钱少”“这个女孩学历不够”“户口我也不能放弃啊!”“我钱都花了,还不能什么都要吗?”
日剧《朝九晚五》中自报学历的联谊场景
红娘直言:“现在刚刚毕业的小年轻,找对象要求很多,要收入高、颜值高、个子高、学历高、家庭条件好。有的提出对方的学历至少要本科以上,更加挑剔的提出不是985、211大学毕业,一概不考虑。”
存在即合理。无论是古代科举制,还是1977恢复高考,至今,中国应试教育为人才选拔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环境与机制。
如果将社会看做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那“学历鄙视链”有助于快速分配社会资源,推动这台机器高效运转。
但学历鄙视链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使用容易失衡。通过这条鄙视链,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全社会对学历的执着追求。
学历不是你坐吃山空的理由,也不是你知难而退的借口。它可以是敲门砖,但做不了攻城锤。
为了不沦落为鄙视链的底层生物,请你保持终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