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迎来一群“少年生”,其中年龄最小的赵晨焱只有13岁,另一位牛永恩同学今年14岁。
13岁的赵晨焱是四川成都人,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610分的好成绩,其中,数学130分(满分150),物理107分(满分110),被录取进工科试验班(吴健雄班)。
赵晨焱3岁半就上了小学二年级,原因竟是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外婆就带着他上课,他跟着旁听,不但很认真的在听,而且都听进去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小学、高中分别参加了数学和物理全国性竞赛,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另外一名来自来自河南周口的少年生牛永恩也只有14岁,与赵晨焱有相似的经历,3岁时因为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在家务农,没时间带他,苦于家门口没有幼儿园,就直接把他放进了小学,虽然哭闹了半年,但是没想到,最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两位少年虽然年少,但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没问题,都是初中开始就住校,一切都是靠自己。所以根本不存在上大学后生活不能自理的问题,更不是那种高分低能型。两位少年的性格都比较开朗,相信在大学里跟同学们也能很快合群。
两位少年的求学模式虽然不可复制,但是学习的品质完全值得借鉴。在谈到学习时,他们都没有上过课外辅导班,更有人不知辅导班为何物,但他们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两个字——“专注”,这就是他们成为“小学霸”的秘诀之一。
13岁的赵晨焱说,他学习时非常专注,不会想其他的,而且学习时一定会将手机关机,学完了再开机。14岁的牛永恩也说,“学习习惯很重要,一定要专注。我做题时非常投入,如果遇到很难解的题目,我可能3节晚自习都在研究,反而感觉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另外一位来自河南的少年生15岁的李家栋说道:“学习就是学习,不学习时就好好玩,做什么都要专注。
所谓“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可以说,人们熟悉这个词就像熟悉自己的名字一样。然而,熟悉并不等于理解。从更深刻的涵义上讲,专注乃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就是这种精神和境界的反映。
这是一张在网络上传播较为广泛的照片
我想大多数人都有共鸣,这或许是曾经的你,或者就是现在的你。我们总是斗志昂扬抱着书本,与书中的文字来一场邂逅,来一场思想的碰撞,总想着自己一直在奋斗的路上。可惜,我们总被各种信息占领着专注力。
西谚有云:“专注是金。”卡耐基说过,成功的奥妙在于,将所有的精力、思想、资金都投入到所从事的一件事情中去。拿破仑也说过,专注是人生成功的神奇钥匙。
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特别是在遇到诱惑、遭受挫折的时候,他们能够不为所动、勇往直前,直到最后成功。
保持良好的专注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专注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因而,良好的专注力会提高我们工作与学习的效率。
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就不可能集中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干什么事情都只能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缺乏专注的精神,即使立下凌云壮志,也决不会有所收获,因为“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就拿学习而言,专注度越高,在一节课上学到的知识就越多,这节课对他的利益,就越大。那么如何在上课时达到更高的专注度呢?
在课前完全进入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在上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里,把自己的心从操场上拉回来,让自己的脑子达到和上课时一样的状态。
上课时全神贯注认真听课,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证对学习的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就想办法培养;其次课前先做好预习,特别是一些对自己来说较难的科目,只有做好预习才能在课堂跟得上老师的进度,不至于脱节,才听得懂老师讲的内容,只有听得懂才听得进,才会更愿意听下去;最后要积极思考,边听老师讲解边自己思考,只有自己真正动脑,才会不断的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不至于听着听着就走神。
课后复习和练习要提高自律。课后的学习是最考验一个人专注度的时候,缺少课堂纪律的约束,最容易使人心涣散,只有高度自律的人才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把影响学习的干扰因素排除,如果是自己在家学习,就要把手机、电脑、平板等等这些东西拿远一点。如果是在学校晚自习,就不要跟同学讲话,更要拒绝同学找自己讲话。
提高专注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唯有坚持才能真正做到,只有真正做到专注于学习,才能真正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