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农村地区,农民因为深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是多么的辛苦,所以他们总会拼尽全力,让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就为了期待他们改变以后的命运,但是如今,另一种观念也悄然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当中盛行。
原本生活不好的农村家庭,慢慢开始滋长了读书无用论,他们认为即便是大学出来,甚至不如去工地里搬水泥挣得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悖论,却被那么多的人引以为真理、奉为圭臬。
一位农民工父亲甚至直言说,后悔供儿子上大学,出来还不是给别人打工,这里面究竟是多深的误会?
一、一名农民工父亲的自白
在农村,一大喜事便是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这正如古代的金榜题名一样,是村里的一件热闹事。但进入大学以后,这些从农民家庭出来的大学生面对着社团、考证、就业等各种各样的压力,让这些大学生们不堪重负。
与此同时,此时的他们不仅仅代表着个人,更代表背后的农民家庭,在这一情况下,更多的经济压力便转嫁到了父亲身上。
在这一情况之下,农村家庭的孩子上大学四年的花费,便会和这四年去打工、搬砖能够赚到的钱进行比较。在经过一番衡量以后,不禁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家庭开始对供大学生上大学产生了一丝动摇,甚至说出"后悔让儿子上大学"的言论。
尤其是现如今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但大学生人数的扩张进一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严重。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刚开始的薪水、福利等自然比不上早早辍学打工的人。
这不禁让农民工父亲开始后悔供儿子上大学,认为这样不如在当初便让他们去打工、搬砖。可就是这样一个将这两个原本不存在联系的事物生拉硬扯到了一起悖论,却让很多的农村人深信不疑。
在农村之所以会有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本就知识薄弱的农民家庭,面对着越来越多人的谣传,不禁相信了读书是真的无用。在短期效果的比较当中,更是让他们萌生了后悔之心。
二、 早打工收效快,提前消费
在如今的农村人日常交往当中,能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便是:"谁家的孩子?早几年出去打工,现在都已经回老家盖房子、买了小汽车了。又是谁家的某某某,现在的工资都比正儿八经的大学生都要高。"
这些熟悉的话语,每天充斥在人们的耳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读书无用论越来越盛行。
相比较于读书学习来说,早早辍学进入社会劳动,可以说是一个较早能够获得收益的方式。可农村人读书本就为了摆脱自己家庭的困窘,改变自己的境遇。
大学生从农村家庭走出来,背负了整个家庭的希望和梦想;家中的父母都期盼他能够带领着自己的家庭走向更好的层次,这是读书无用论所无法带来的。
因为信奉读书无用论的人,对于知识的重视程度让他们认为这一些东西不能为他们获取利益。但是如今的知识性社会里面,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一旦缺乏知识,便难以在发展速度快的城市立足,最终的结果便是只能回到农村。
不仅如此,相对于读书学习来说,信奉读书无用论的人无一不是想通过吃青春饭的方式来换取短暂的利益。青春虽然好,但确实不下饭;这一碗饭谁又能吃得长久呢?
三、 青春不下饭,惟有读书高
那些年纪轻轻就辍学出外打工的农民子弟,他们在大城市里很难接触到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体力活或进入服务性行业等。换句话说,这些行业的时效性都是非常高的,他们需要年轻来换取金钱。
一但年老体弱,这些行业便不会再有他们存留的空间,这是那些信奉读书无用论的人所推崇的青春饭。
然而,上过大学的农民子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能够承担起相对应的职位,这对于他们在城市里站住脚跟非常有利。这些早早辍学的农民工子弟在工资方面确实比刚入职的大学生有一定优势。然而,在工资的增长方面,他们却远远落后于大学毕业的农民子弟。
上大学读书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学习的能力,更多的是眼界的培养;让他们适应了城市的节奏,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考上本科不等于收入一定会超过普通打工者,但超过他们的概率非常高,只要没放弃,未来就有无限可能。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正是这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其中更包含了非常多方面的要求。知识改变命运,唯有努力拼搏才能实现农村家庭的跨越,这才是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的逻辑。
四、知识改变命运,努力拼搏
在精英化、知识化的21世纪,知识变得更加重要,北大毕业卖猪肉的人,让人再次提起了读书无用论。但你又可知道现在的他成为了猪肉大王,豪掷一亿回报母校。读书不会没有用,没用的只有不会读书的人。
更何况大学生所从事的知识性职业,是永远不能被替代性的长久性职业。这能让更多的农民子弟通过读书获取知识的方式、改变自己家庭的境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的一生,可走的路很多,能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就那么几个。对出生贫家的农村孩子来说,读书俨然是最公平、也是最划算的一条出路。
你无法承诺自己努力读书一定会改变命运;而不努力,等待着自己的一定是又一代的挣扎。知识能改变命运,而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