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无才姐 (公众号女子无才便留德)
“如果学习有捷径的话,阅读可能是唯一的一条,也是最万能的一条。”
这句米粒妈深表认同的话来自一位德系硬核老母亲「无才姐」的文章,她在公众号“女子无才便留德”里写过很多接地气的育儿故事和生活百味,文风幽默,热气腾腾,读起来总是一气呵成。
无才姐,慕大国民经济学毕业,资深留德华,淡定俩娃妈。
她的文风幽默风趣,让人哈哈直乐的同时频频点头,不禁感叹“这个德系母亲真的不寻常”!
她的文章内容严谨有深度,一篇“诗与远方”刷屏朋友圈,获得百万级的阅读量。
她写教育、谈育儿总是视角独特,读完恍然大悟的同时,也感到莫名地暖心。
看完她的文章,会觉得生活热气腾腾面目可亲,觉得这世上没有搞不定的大兄弟、摆不平的熊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智慧驾驭更广阔的天地……
当你感到烦躁、焦虑、挫败的时候,不妨用一杯下午茶的时间,看一看无才姐的爆笑故事,听一听无才姐的歪理邪说,看看这个“才华有限”而“热情有余”的女子,是如何把一地鸡毛的生活过成了科学段子。
育儿不是攀比,更不应该被功利。孩子成长路上,最成功的教育投资一定是书籍。如果你看了无才姐写的这篇关于女儿读书的往事,相信也会赞同她对阅读的观点。(文末有福利哦~)
大家好,我是无才姐。今天借米粒妈地盘给大家讲讲硬核养娃这件事。
一个智商不高又爱睡觉一刷题就犯困的包邮区苦命娃有没有可能在地狱模式杀出一条血路考上名校?
比如,乔英子哭着喊着要上的那所?
答案是有的。
就是我。
凭什么?
反正不凭跳健美操。
无才姐的高三班主任是语文老师。
所以高三一整年我都在语文课上做什么呢?
做数学题。
班主任特批,全班仅此一例。
这说明什么?
说明我语文是真好,数学也是真渣,狗急了跳墙,高考狗急了拆东墙补西墙。
神奇的是,语文这座东墙怎么拆都不倒。
在语文课上做了一年的数学题的无才姐,每次考试包括最后的高考,语文一直稳居全班第一。
班主任的原话是,语文考的是积累,十几年积累下来水平就在那里,成绩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变化。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怎么积累?
忍不住大声说出来:阅读啊乡亲们!
如果学习有捷径的话,阅读就是唯一的一条,也是对智商最没有要求的一条。
好了,高智商的朋友恭喜你,这篇文章你已经读完了,只需要动一动小手骄傲地发到朋友圈藐视愚蠢的人类就可以了。
其他朋友请继续往下看,笑着活下去。
因为对自己很有AC数,所以无才姐把择偶范围深谋远虑地限定在了理工男,不管黑猫白猫,会做数学题的就是好猫。基因改造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可是大麦麦出生之后,我又迷茫了,这算改成功了吗?
这货数学到底行不行啊?行不行倒是给个信啊!
可是无论我怎么左看右看,从那张小胖脸上只能看出两个字:
无知。
莫名就有点慌。worst case Scenario告诉我,基因改造也会出现点儿背的情况,万一,我的数学细胞和大兄弟的语文细胞一拍即合,永不分离呢?
坐以待毙不是我的风格。养娃这种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妈拼!
于是我决定照着低智商模式来开发大麦麦,走传说中那条唯一的捷径。
这条模式对老母亲的第一要求是什么?话多。用大量的语音输入激活新生儿的语言系统,达到培养语感和积累词汇量的目的。
从此我就化身电台主持人,每天用温柔甜美又不失做作的声音时而报新闻,时而讲故事,时而唠家常,时而念念诗,对着一个“我不懂但我努力听”的胖胖的听众。
彼时的大麦麦真是胖得令人伤心!说好的三翻六坐,七坐八爬,没有一样可以达标。
很长一段时间里她连翻身都不会,吃饱喝足了就静静地望着天花板,思考人生。
我猜她那时的心理活动是:
辛辛苦苦把我生下来,你就让我看这个?
无了个聊的,人间不值得。
我花60欧买了一大箱二手中文童书,从里面抽出一张卡片塞到她手里,卡片上画着一只红彤彤的大苹果。
大麦麦high了!每天举着那张卡片看得目不转睛,不时发出哦哦哦的欢呼声。
而且,也许是举卡片练出了炽热的肱二头肌,她居然会翻身了,并开始借助惊人的臂力匍匐前进,虽然艰难,然而坚定。
60欧买的那箱中文书在儿童房铺了一地,只见她哼哧哼哧地从《小鸡找妈妈》爬向《小猪种南瓜》,又一转身绕开《东郭先生和狼》杀向《司马光砸缸》,攻陷一个又一个阵地,占领一座又一座堡垒,像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
旧书的油墨味早已散尽,不怕她中毒。最重要的是,不管怎么折腾都不会心疼。
我见过很多朋友家里都摆放着精美的新书,他们为孩子看书制定了太多规矩,不能弄脏不能弄破,看完一本拿一本,每一本要及时归位不能弄乱。
如果我是孩子,我一点都不想碰这些书。让一个小小孩把看完的书重新塞进书柜,你知道那要花多大的力气吗?既然这么不痛快,不如去玩别的好了。
有些东西就是注定用来毁的,只有被毁了,它们的价值才能被充分利用,转化为财富。如今,那箱书中的大多数早已灰飞烟灭尸骨无存,但这60欧却是我最成功的教育投资没有之一。
书堆里爬大的大麦麦爱书如命,之后买的新书她没有再损坏过一本书。
我们的亲子共读模式也是从那箱书开始的,从指着卡片说这是苹果那是香蕉慢慢到后来整本整本的书,越来越长的故事。每天时间一到,她就拿着书扑到我怀里,亲亲抱抱举高高,然后听书。
这样就够了吗?并没有。
作为一位思路清奇的老母亲,怎么会满足于平平无奇的亲子阅读,必须来点特别的。
每天临睡前,当我把窗帘放下,灯光调暗,大麦麦就会闭上眼睛,朝我一指:
妈妈念经!
心领神会的我于是翻开手里的《三字经》,从头念到尾,一遍又一遍,直到她安然入睡。
这种高逼格的哄睡方式本来是我突发奇想用来套路大麦麦的,但很快就发现我成功地套路了自己。
只要听不到《三字经》,大麦麦就拒绝入睡。只要她不睡,全家都别想睡。
那本《三字经》已经被翻得稀烂,首尾分离破成几截,而老母亲也成功地患上了支气管炎和慢性咽炎。
其实我很难解释这件事到底有什么意义。
她听得懂吗?并不懂。我解释吗?并不解释。我们就这样一个读着,一个听着,被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深深吸引,仿佛那是音乐。
差不多读了半年,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大麦麦已经可以倒背如流。她常常指着书上的字假装认识,一言不合就给自己读上一遍,从头到尾竟然一字不差。
大约两岁不到的时候,大麦麦开始对汉字表现出明显的兴趣。
之前我一直有指读的习惯,给她读书的时候会把每个字都指出来,但她基本上只看图,并不理我。老母亲倔强起来真是连自己都害怕,朗读已经够累,指读累上加累,在被无视被嫌弃完全不知道这是在追求什么的情况下,竟然就莫名其妙地坚持了下来。
坚持到了某一天,大麦麦的目光开始顺着我的手指停留在那些字上。
老天终于开眼!
老母亲虎躯一震,祭出了蓄谋已久的识字教材。
我见过很多作风强悍毅力惊人的海外家长,有的照着字帖教,有的照着字典教,有的照着卡片教,硬是教出了两三千的识字量。可奇怪的是,那些有着两三千识字量的孩子却不会阅读,而且学过的字非常容易混淆和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