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看过这个图没有,是一位母亲在朋友圈晒出了孩子的暑假安排表,去年的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今年是已经涨到八万了。
仔细看了一下这表,小奕不由地感叹到,现在是生不起孩子了,打扰了,我要回去搬砖了。
最近聊教育话题的特别多,很多人在孩子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着急起来,小学要上重点小学,中学也是要上重点中学,家里有条件的就会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中产和高产阶级还会考虑将孩子送出国接受国外教育,当然不同阶层家庭重视教育的原因也是大不相同。
妈妈们的疯狂从根本来讲都是对阶层落寞的担心,还有对阶层提升一层次甚至多层次的期待,她们把自己的梦想全部都加在孩子身上了。
那么教育真的值得我们这么大的付出吗?教育是一种无形的商品,你花的钱有多少,能接触到的教育就会质量有多高,教育也不是一项单方面的付出,他更恰当的比喻是一个投资,但是投资回报的收益率根据阶层的不同,结果也会大不相同。
底层的家庭只能消费起最基层的应试教育,对于各个资源匮乏的底层家庭来说,抓住应试教育这条路,让孩子拥有基础的知识资本,就是成本最低、回报率最高的教育教育投资道路,只要孩子争气,在这一代人手里把基础打牢了,下一代就有机会实现阶层的跨越。
中产阶级的目的是让孩子变的更好,私立学校,一年十几万的学费是标配,家长省吃俭用也要挤破头的把孩子送进去。而想往上发展,阶层通道是越来越窄。中产家庭如果想往上在跨越一个阶层可能拿出所有的财产也不能实现梦想。
而最顶层的精英教育,成绩对他们来说早已经不是评价他们优秀与否的标准了,他们从小就跟同龄的孩子们拉开了距离,在普通人大学毕业为未来困惑时,他们早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人生,走自己的道路了。
对于底层和中产阶级,家庭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怎么把有限的资源好好的利用起来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是一门学问,像应届专科生,就可以去考本科,在高考失利与本科错过后,可以在专升本上好好备考,专升本虽然是有难度的,但是没有高考的竞争大。在社会上找工作,学历的差距是存在的,很多好的公司要求最低学历就是本科,并且工资也是与学历挂钩。专升本的考试机会只有一次,所以要好好的准备,可以在奕诚教育的冲刺班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