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在参加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的时候,有观众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您的小孩有一天跑过来跟你说‘我同学欺负我,他们打我’,你会不会跟他们说‘打回去’呢?”
这个问题相信是很多父母都遇到过并且思考过的,不过李教授的回答还是让大家都惊讶了一下,她很坚定的支持:
“打回去。”
李教授举了自己孙女的一个例子:
小孙女刚上幼儿园,有个男孩子因为喜欢李教授的孙女,就把她抱起来,然后扔了到了地上。
小孙女头磕到了凳子上,已经磕得肿起来了。
李教授就告诉自己的孙女,下次那个男孩再抱你,你挣扎不掉就揪住他的两只耳朵往两边拽,一拽他一疼就会放下你。
▌原因解释:
李教授说:“打回去”不是在纵容暴力,而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对此李教授还对父母给出了三个建议:
培养一个“不好惹”的孩子
中国人崇尚忍让、妥协。
但是如果对方拳头都砸到脸上了,还一味地教孩子忍让吗?
犯罪心理学高级专家李瑾玫教授说,当然是打回去!一味忍让,只会招来更多欺负。
更严重的是,孩子可能会带着肉体的疼痛和心灵的屈辱感一直生活下去,直到他成为一个真正软弱的人。
关键时刻要想打回去,平常就得做好两件事:
第一是身体锻炼,身强体壮的孩子不容易被欺负,也不怕被欺负。
第二要从技术层面学会反击,先学会用语言反击,比如说别人骂你,你就说“你说别人是什么,你自己就是什么!”
其次要要嗓门大、气势不能输,真要动手记得不能伤到要害部位,最后教孩子学会判断实力,相差太大,跑为上策,爸爸妈妈是永远的后盾。
告诉孩子,被人欺负了一定要说出来
有的家长不觉得孩子之间的冲突是大事,表现出无所谓或者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意思是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结果久而久之,孩子即使被欺负了也不跟家长说,心理上自卑又怨恨,酿成更严重的后果。
极端的例子是,2004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害室友案件,马加爵就是从小被人歧视,家庭却从来忽视这些教育。
所以孩子在跟你倾诉这些屈辱的事情的时候,请一定抱着一颗宽容、理解的心,珍惜这份信任感。
来一次场景模拟,提前打好预防针
这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陪孩子模拟一次如何应对被人欺负。
比如说父母可以扮演“欺负别人的坏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教孩子如何应对,比如:
当坏人用小团体孤立孩子的时候,该怎么办。
当坏人辱骂孩子的时候,孩子该怎么办。
当坏人把孩子推开座位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预防孩子被人欺负,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是个很棒的孩子,同时也一定要有不好惹的能力。
这种自我意识和能力,会让孩子有安全感,敢于保护自己。
/ END /
版权声明:幼教365综合整理,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幼教365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幼教365陪伴孩子成长每一天。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