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上映于2004年,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提名、金球奖提名,豆瓣评分9.3分,可见影片深受观众喜爱。
自己一直都知道这部影片口碑很好,却因为它的名字迟迟没有观看,终于昨天看完了影片,才明白它名字“春天”的含义,为自己这么迟欣赏到这部佳作感到愧疚!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孩子们被家长放弃,送到男子寄宿学校“池塘之底”的故事,故事充满了人性关怀并具有相当深刻的教育指导意义。
故事发生在1949年法国乡村的一所男生寄宿学校。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问题儿童,我们所谓的“熊孩子”,他们尽其所能的对抗教师和学校。
学校的校长采用各种残酷高压的手段管制这些儿童。有一天,失业的音乐教师马修来到了这所学校,他对亲眼目睹的一切感到震惊,但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无助!
于是,马修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引导这群孩子。他克服与孩子相处面对的困难,挑战学校的规则制度与权威,终于日复一日,在他的努力下,这里的教育理念得以改变,老师们开始懂得教育的真正含义。
《放牛班的春天》带给父母关于育儿理念的启示:
影片揭露了校长与新学监马修育人方式的区别。马修用事实证明:不同的育儿理念可以将同样的孩子培养成不同的人!
1.育儿过程中需要乐观估计孩子的天性,放大孩子的优点,挖掘孩子的潜能!
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是可教之才,关键在于引导他的人是否能发现孩子的优点!
台词: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
凡事都有可能,永远别说永远。
校长用残酷的惩罚手段管制学生,镇压孩子贪玩、调皮的天性,反而让这些孩子变的更糟;
而马修认为要乐观估计孩子天性,给予孩子温暖与爱,应该让孩子们顺应自身发展规律,自主学习!他不断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最终在他正确教育方式的引导下他的学生成为了国际著名的演奏指挥家。
2.人之初,性本善,再坏的孩子也有善良的内心!
台词: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没人生本向恶,只是无情的手把人推向了无尽的深渊。
课堂上,学生公然挑战他的权威,面对捉弄,马修没有暴力镇压,反而,他为学生遮丑掩盖,使得他们免于校长的惩罚。
他的这种方法很快就有了收货,学生开始主动站出来承担了错误,并且渐渐接纳了这个与众不同的教师!
影片中让人动容的一幕:马修离开学校,孩子们不能送马修,便从窗口扔下无数写着寄语的纸飞机和挥动着的小手。是马修治愈了他们,让他们回归可最纯真、最可爱的本性。
3.与孩子沟通应该注重方式和方法!
学生在黑板上画马修秃头的画像,他不仅不发怒,反而一本正经的修改,幽默滑稽的情景,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轻松的氛围拉近了他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为后来组建合唱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本没有好坏之分,之所以大家会分别出好与坏,不过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影片中的孩子,都是被自己父母认为管教不了的“坏”孩子。他们被校长镇压,被强行贴上不受管教的坏孩子标签!正是马修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才得以将孩子从坚固的乖孩子牢笼中救赎出来!
孩子在童年时期,正是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三观尚未形成,因此只要抚育者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熊孩子”也能实现最华丽的人生逆袭!
遇见一个对的人,或许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影片最能提现马修教育理念成功的地方,应该就是合唱队的组建,以及具有音乐天赋的皮埃尔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马修在偶然的情况下听到了学生的歌唱,有了组建合唱队的想法,他一对一的去听学生的歌唱,发现了最能捣蛋的皮埃尔的歌唱天赋,于是在合唱队里,马修老师特地在合唱队里安排了一段个人独唱!
这段经历,为皮埃尔的成功埋下了种子!不仅是皮埃尔,合唱队大获成功后,其他孩子也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再调皮捣蛋,不再惹是生非,活出了自己该有的模样!
可以说,是因为马修的出现改变了孩子们的一生。
结语:《放牛班的春天》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与检讨。它告诉我们:不同的养育方式会给孩子一个截然不同的人生!而父母就是那个决定孩子该如何度过一生的第一位引路人。
愿我们对孩子能有像马修一样的信任、尊重、宽松与理解,助孩子成为他们最想成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