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为何一生只有一个女儿?105岁杨绛哭笑不得:他太“痴”

尽管著有多部风靡海内外的小说、剧本,译出《唐·吉诃德》等佳作,但杨绛先生最受欢迎的还是散文集《我们仨》,这本书自2003年出版以来加印了70余次,多次再版均达到上百万册,长年排在畅销榜前三位。

《我们仨》讲述的是杨绛先生的家庭,彼时她的丈夫钱钟书、女儿钱瑗都已经去世,93岁的杨绛先生“一个人怀念我们仨”,展开回忆却尽是妙趣横生的画面。

在杨绛先生笔下,女儿的形象是这样的:“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的确,兼受两位优秀学者的教育,钱瑗在同辈人中一直是出名的“才女”,后成为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

《我们仨》中,对女儿的养育,杨绛先生也有细致入微的讲述。

01、教育是代代传承

杨绛先生说,“好的教育”是要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这应该是有感于自己的父亲的教育。

杨绛父亲杨荫杭是当时有名的法学家,在《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豪气冲天,掷地有声。小杨绛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父亲却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

钱钟书也是爱书之人,两人婚后甚至因为住所离图书馆近,借书方便而不愿搬离。这样的父母深深影响了钱瑗的习惯养成,让她到哪里第一时间都想到“找书看”。

一天钱瑗在爷爷家看书,爷爷午睡醒来便借机考问。钱媛一一回答,爷爷惊喜不已,赞叹她是“吾家读书种子也”。

很多父母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是却发现怎么都培养不起来,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作为父母有看书的习惯吗?如果没有,又怎么能让孩子静得下心来看书学习呢?

02、教育是夫妻协作

钱钟书先生虽然著书立说,工作忙碌,但是在女儿钱瑗心里,他却是个长不大的“老顽童”。那时候的夫妻往往生育数个孩子,尤其是他们这样生活优渥、社会地位高的家庭,但是钱瑗一直以来都是家里的独生女,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钱钟书很早就跟妻子提起:“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杨绛哭笑不得:提倡一对父母生一个孩子的理论,还从未讲到父母为了用情专一而只生一个。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钱瑗小时候经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有别于很多父母生育后就踏入“丧偶式育儿”,钱钟书对女儿的爱直接体现在跟女儿的互动上。不仅教导女儿读书,还经常童心大发,偷偷告诉女儿某篇书稿里的“丑孩子”就是指她,然后把书稿藏起来任女儿翻找,藏了太多次连自己都忘记书稿最终放在哪里了。

这样的生活态度也影响了钱瑗的性格。钱瑗晚年患了癌症,在病床上生褥疮,每日输液,承受着生理的痛苦,却乐观地笑着对来访的朋友说:“在身上随便打洞,真残酷呀!”

03、教育是耳濡目染

钱钟书和杨绛一家都是性情温和的人,孩子习惯了和睦的相处模式,自然也是耳濡目染的。钱瑗从小就很乖,说得通道理,也管得住自己。正如杨绛先生虽然让女儿做自己喜欢的事、看自己喜欢的书,不干涉女儿的兴趣爱好,但却并不是一味迎合孩子。

钱瑗从国外回到上海后,得过痢疾,病后肠胃薄弱,一不小心就吃坏肚子。所以杨绛先生严加管教,告诉她不能乱吃东西,还为她制定了清晰的规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钱钟书夫妻俩都是工作狂,对人对事都极负责任。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钱瑗也形成了这样“疯狂”的工作习惯。

杨绛先生也曾提到,钱瑗早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做教授,讲完课晚上回家,得挤车,半路还得倒车,到家该是很累了。可是往往到家来不及坐定,就会有人来电话问这问那,电话还很长,有时晚饭后也有学生来找,但是她从不厌烦。相反,学生哪怕找她谈学习之外的婚姻问题、生活问题、情绪问题,她也都耐心地解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4、教育是自由生长

在钱瑗身上,能深切地看到一个优秀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但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她也发挥出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她比起知识分子气的父母,更加懂得变通,也更乐于交友,所以她病后在医院的日子里,每天都有大批的朋友和学生来看望。

特殊时期钱钟书夫妻俩被定义为“牛鬼蛇神”时,人人避之不及。钱瑗想回家看父母,事前想出高招:她先写好一张大字报,和“牛鬼蛇神”划清界限,贴在楼下墙上,然后再走回家里,把带来的睡衣和爸爸爱吃的夹心糖放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那样的年代,这样的举动不仅保护了自己,还能更好地跟父母交流,日后杨绛先生讲起这件事,依然十分感慨女儿的不容易。

越优秀的父母,为了保持孩子的优秀,往往越愿意孩子变成自己的复制品,但钱钟书夫妇并不这样。他们任女儿自由闯荡,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而且仍把这样的女儿视为珍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5、教育,是因爱而起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说:“我们仨,却不止三个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

女儿常常会照顾妈妈,像姐姐;会陪妈妈,像妹妹;会管妈妈,像妈妈的妈妈;女儿和爸爸是父女,又是好朋友,经常一起玩闹,这样杨绛先生又变成最大的,最能照顾他们父女的人了。

一家人互相温暖,互相扶持,互相支撑,而这样的钱瑗在进入婚姻生活后,也成为了自己家庭的支柱。她有过两段婚姻,跟自己的继子继女关系都很好,继子还曾在她去世后写文章纪念怀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心怀善念,相信爱的力量,是钱瑗受到的最大的教育。说到底,教育是因爱而起的,因为有爱,才有力量向善,向真,向美。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受到的最初的教育,就如同一棵树苗,在发芽、抽枝的阶段享受了最和煦的阳光、最清冽的泉水、最营养的土壤,经历了必要的引导和修剪,在未来势必只会将枝条伸向最高处。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