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已经替代了211、985计划成为了当前国家主流的高校建设计划,今年是双一流建设承前启后之年,首轮双一流建设即将收尾,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也将拉开大幕。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重要的人才、生源、科研成果等数据指标进行回顾和展望双一流建设,能够有助于社会大众把握高校双一流建设进展和成就。
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核心要素在于人才队伍建设,只有秉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才能为高校的新一轮发展寻觅到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国家杰青是中国为促进青年科学和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而特别设立的科学基金。历来国家杰青基金入选者都是高校非常重视的科研中坚力量,也是未来潜在的院士人选,国家杰青人才入选数量能够直接反映高校双一流建设人才师资水平。
通过双一流实施前后五年时间段对比,国家杰青人才入选数量在首轮双一流建设阶段前十高校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在人才培养上有显著进步,第十名的同济大学双一流建设五年间国家杰青入选人数较前一五年阶段实现了倍增。
北大和清华依旧牢牢占据全国前二位置,国家杰青入选人数均超过70人,远远拉开与其他高校的差距,再次在国家杰青上体现了举国扶持清华北大的国家意志。这一优势料想还将随着国家的扶持态度长久持续,清华北大已经成为中国大陆高校中事实上的超一流大学。
中科大国家杰青依旧位列全国第三,领衔华东五校,在今年的国家杰青入选人数甚至排到了全国第一的位置。结合中科大较小的规模体量,中科大不是靠人海战术拿到的第三,而是靠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以良好的师资素质夺得的第三位置。
紧随清北和华东五校的是武汉二校,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双双跻身国家杰青入选人数全国前十,分别排名全国第八、第九位,且首轮双一流建设阶段均有20人入选国家杰青。
武汉大学是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学科设置完善,师资规模可观,在测绘、法学、图情等专业上具有全国优势地位。近年来,武汉大学在理科背景出身的校长带领下,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新近的一批学科带头人对补齐短板、内涵建设大有裨益。
华中科技大学虽然以工科为立校之本,但是为了追逐排名已经实际走上综合性大学建设发展之路。华科短期目标是和武汉大学相互竞争争夺湖北第一的宝座,长期目标则是与华东五校对标,已达到稳居全国前十,冲击全国前五的目标。华科在近十年来国家杰青入选上比老对手武汉大学多出2人,小胜一筹,但与华东五校垫底的上海交大都差距较大,想要更进一步可谓相当困难。
目前,清华北大、华东五校和华科、武大、同济国家杰青入选人数进入了全国前十强,在高端人才积累上有着较大优势,这样的人才吸引惯性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仍将延续,排位靠后的学校要强势插入全国前十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花重金砸钱引才,否则不进则退,难望项背。
关注我,了解更多科教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