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提起顶级的“数学家”。可能我们大部分人还是会想到华罗庚、陈景润等老一辈杰出数学家。但实际上几年前又有一位出色的数学天才诞生于中国的北京大学,他就是许晨阳,可能我们大部分普通人并没有听说过他,但是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在世界的数学家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并且闯出了一番令人惊叹的新天地。可许晨阳这位令所有人惊叹、拥有顶尖的数学实力的数学天才,回到祖国北京大学仅仅执教六年,又再次返回了美国,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数学天才许晨阳
我国的大部分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在世界上都是公认的,实际上甚至可以说是要远胜于欧美等国家的,但是许晨阳的数学天赋又远胜于我国的大部分学生。他从小对于数字就极为敏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其他同龄人快了很多。
在一九九八年,这一年对许晨阳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在这一年仅仅十七岁的他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一举拿下了金奖,并引起国家级数学队的注意,两位老师特意跑到他家中做他父母的工作,将他吸纳进国家队中,并借此获得保送北大数学系的资格,要知道北大数学系曾由华罗庚、陈景润等大师执教,实力雄厚在全国排名数一数二。
虽然北京大学当时汇聚了全国很多的学霸、学神,尤其是数学系更是拼智商的天才汇聚地,但是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后许晨阳在那些“学霸”中也显得是名天才。许晨阳在北京大学很快就学完了人类在过去一两千年中总结、摸索出的数学经验和知识,转而开始接触在近代几百年中由数学家和思想家搭建出的数学模型。此时研究数学问题已不再是他的兴趣,他已经决定将数学作为一生奋斗的目标。
二、 许晨阳的成就
在北大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后,许晨阳决定远赴美国求学,因为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是当时最好的数学学府被称为“全世界数学家的中心”。是每个立志数学的学子们心中向往的圣地。杨振宁、库尔特.哥德尔、海德等世界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曾在此研究生活过。
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许晨阳的数学研究进度很快,尤其是在数学界内被称为“核心处女地”的代数几何方面,许晨阳获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并且仅仅是在三十多岁如此年轻的时候。
毫无疑问许晨阳未来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在普林斯顿这种全世界精英云集的地方,许晨阳也是明星一般的存在。
顺利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习研究之后,许晨阳决定在进一步赴麻省理工大学进修自己关于微积分等数学方面的知识。
三、 回到北大
在麻省理工完成博士后的学业后,许晨阳接到了他少年成名的地方——北京大学的聘任书,北京大学邀请他回国任教。在接到这个通知后,许晨阳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选择回到母校。
回到北京大学后。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来上他的课,甚至有不少学生认为许晨阳“凭借一己之力就将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实力上升了一个档次”。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许晨阳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科研工作,在课余时间他也潜心研究。
在短短几年之内,许晨阳取得了很多令世人惊叹的成绩并获得了很多荣誉,例如杰出青年奖、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等等非常具有含金量的荣誉。
四、返回美国
在北京大学任教六年之后,出乎所有人意料,许晨阳接受了美国麻省理工的邀请再次返回美国。对于这样一个令人惊叹的决定,后来他自己也给出了做这个决定的理由。
首先国内存在一些弄虚作假的情况。对于所有科研人员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研究如果被别人剽窃或者和那些虚假投机的人取得的社会地位和得到的回报在同一水平,那无疑是最让那些科学家伤心的。更有甚者,一些高校的名师、界内的大佬、专家都出现“学术造假”的现象,以至于高校这样一片净土也常常出现突破道德底线和法律规定的现象。
还有一点是高校的学风、教风过于浮躁,每个人都想着尽快出成果,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不思进取老师无心教学,这或许是许晨阳最终选择离开祖国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国内的学术气氛也因此变得非常不好,大家都在想着如何尽快证明自己,而不是沉下心来做研究,长此以往国家也就不会再有人沉下心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内出成果。
最后就是国内申请科研资金和项目的流程太过复杂。随着我国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都有杰出的人才涌出,但是他们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想要出成果必须要做大量的实验,而这也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国内想要申请科研资金往往流程复杂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也需要很大的耐心,很多人嫌太麻烦就放弃了,这也相当于压缩了他们的研究空间。
五、总结
毫无疑问,对于这样一位顶级的数学家的流失我们感到十分叹息。从少年名动全国的天才到进入北大深造立志以数学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再到去美求学意图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的学子,再到执教六年后无奈重返美国。
许晨阳应该说有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也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否则他也不会在接到北京大学的聘任书后,不加思索便放弃自己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学术氛围,毅然决然返回祖国。
尽管我们对许晨阳的离开充满惋惜,但是必须要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祖国的繁荣昌盛需要科技的支撑,而科学家是全世界都在争夺的资源,为了祖国以后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净化这片学术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