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长在怎样的家庭决定我们有什么样的经历,而这种经历又会极大的影响日后的人生。在你的记忆中,童年是怎样的?
发展心理学流派认为,当个体成长到五岁左右时,人格就已经形成了基础。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认为:幸运的人用童年决定之后的幸福,不幸的人则用一生抚慰童年。
也就是说,小时候的家庭生活已经决定了童年的基调,而这种基调也将决定我们的一生。
父母的不当行为
由于父母在生命之初意味着我们的全世界,所以他们的行为也对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如果要保证健康的儿童成长过程,就需要为他提供一种感觉:周围的环境都是好的。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当然也包括自己,都是最好的。
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子女进行打骂其实是正常的,但如果不止一次进行打骂,甚至形成固定习惯,那就是一种不当的行为。更有甚者,会通过打骂子女来发泄。
苏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在心理疾病治疗领域有着较高的地位,其著作《原生家庭》就列举了几种父母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1、控制欲过强
这种父母往往把子女看做是生活的全部,希望永远将其“握在”自己手中,子女永远听从自己,想像控制傀儡一样控制子女,让其任自己摆布。
他们的动机就是代际间关系,认为自己赋予了其生命,将其养育成人,也理应拥有他们的一切。
就像之前热播剧《小欢喜》,剧中的妈妈宋倩就是这种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典型。她把女儿的房间与客厅的隔离墙改装成玻璃,美其名曰:“方便看管学习”,实则是为了时刻掌握女儿的动态。
事事都要干预,最终女儿患上了中度抑郁症。这样的家长会极度挤压孩子的个性,使其在众多事情上都失去自己拿主意的欲望与能力,变得没有主见,不够独立,甚至没有自主生存能力。
2、过激的言行
子女的成长经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和评价,因为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地位格外重要。
有这样一类家长,对子女态度十分严厉,甚至是凶恶,喜欢通过口头的批评、侮辱来教育子女。
比如,骂子女是“小兔崽子”、“不争气的东西”、“龟儿子王八蛋”等,言语污秽不堪,这种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有的孩子甚至会一生铭记。
如果孩子犯了错,适当辱骂强化其认错的心理也可以理解,但如果不管子女做了什么事,都进行言语侮辱,就会十分打击他们的心理。
3、打罚与虐待
孩子小的时候语言能力较差,为了纠正错误,家长会采取打屁股的方式,但这也许会留下隐患。父母在之后可能会通过经常打罚、虐待子女来找寻之前的效果,更有甚者会借此来发泄情绪。
作为成年人的家长往往面对着许多社会问题,工作、家庭、朋友间的压力让他们情绪不佳。
打骂与体罚对于孩子的影响自不必说,除了身体上的疼痛,更会造成精神上的软弱,做事畏手畏脚。有的孩子还会“遗传”父母的这种暴力解决问题的手段,最终危害社会。
走出家庭的创伤
有的人认为在成年之后,通过各种方式就可以摆脱童年时家长造成的阴影和创伤。事实却是残酷的,这些影响会始终伴随着我们,就像一道梦魇。
想要彻底脱离束缚,最终还是要和父母沟通,坐下来认认真真地交流,对他们开诚布公、进行劝诫,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才是根本的方法。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难以启齿,会屈服于父母的尊严,难以面对。但是无论如何,如果真的想抚平家庭的创伤,只能通过这种方式。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1] Alexia E. Metz (2018).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of toys in the environment on toddlers’ play.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50, 7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