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80年代无职称,教师积极性很高,现在有了职称却消极了?

我国是1986年才开始实行中小学职称制度的,在此之前所有年代的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都没有职称。但我们也清楚,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没有职称的老师们却是大家心目中最好的老师的模样,他们敬业负责、任劳任怨、无私奉献。那为什么有了职称制度以后,现在的老师工作积极性反而不高了呢?

难道是因为没有职称,过去的老师才更有激情?现在的老师之所以没有激情,是因为职称的原因?

个人认为,目前的老师之所以没有八十年代的老师口碑好,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八十年代的老师工资高,地位高,今天的老师真的没法比。

本人的父亲就是一名高中老师,全家就他一人挣钱,母亲在家种地,但就靠他一个人的工资也养活了我们兄妹四人,还先后上了大学。这在今天几乎是不可能的。

八十年代的老师工资和现在比起来,确实很高,至少在那个时代可以养活一家老小不成问题。另外那时有文化的人不多,作为受过教育的老师都很受人尊敬,老师更是被称为“知识分子”。

再看看现在,就算是夫妻两人都是老师,养活两个孩子也很吃力吧,更别说养活三四个孩子了。最关键的是,今天的老师社会地位太低了,几乎没有人尊敬老师,老师也不再是一个人人羡慕的职业。

所以,总体来看,八十年代的老师幸福感更强,工作积极性当然也更高了。

第二:职称的出现,导致老师们工资差异巨大,职称低的老师当然有意见了。

八十年代的老师,因为没有职称,就是看教龄,所以大家的工资差距都不大,就算年龄大的老师工资高点,大家也能理解。但看看现在,就是因为职称,人为的拉大了老师之间的待遇差距。

一个办公室的老师,教龄一样,干的工作一样,仅仅因为职称不同,工资每月相差高达1000多元,还不说其他各种福利津贴都是按职称发放的,每次涨工资永远是职称高的涨得最多,职称低的涨得最少,所以越涨工资,大家差距越大。这种现状怎么可能让职称低的老师没有意见。

大家都是老师,水平不相上下,非要根据职称分为三六九等,非把一些老师定性为低等教师,人家心里怎么会平衡?怎么会努力积极地工作?

总之,老师们就算有意见不想好好工作,也是职称惹的祸!

第三:八十年代和今天,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也是完全不同的。

八十年代,可以说是社会风气最正的时代。

那个时候,人人比的是奉献,看谁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最大,谁的贡献越大谁就越光荣,越自豪。但现在呢?我们的成功学是什么?是看谁最有钱,谁有钱谁就是大爷。

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已经完全变了,现在就是一个人人崇尚金钱的社会。在这个社会洪流中,老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

正因为人人都追求金钱,所以老师们才会竭尽所有力量追求职称。现在的老师,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学生,不是为了育人,就是为了职称,因为只有职称上去了,待遇才可能上去。

看看学校的很多老师,忙着上优质课,忙着做课题,忙着在领导面前各种表现,但唯独不关心学生,不关注教学,为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早点评上职称。

老师们越来越看重职称,越来越功利,说白了就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变了!

第四:职称本身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怎么可能起到积极性的作用?

职称可以激发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吗?事实证明是不能的。

看看这些年老师们因为职称闹得笑话有多少,老师们的心思都用了勾心斗角、拉帮结派上,谁还有心思好好教学?

职称有指标限制,有荣誉限制,还有优质课、课题的限制,但这么多限制决定权在老师吗?老师成绩优异尽职尽责一定可以获得荣誉吗?真的未必;老师课上得很好,就一定可以获得优质课奖吗?也未必。这些荣誉里面人为的因素太多了,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下。

职称里面不公平的因素越来越多,老实的不善于搞关系的老师越来越吃亏,越来越难评,怎么可能激发人的积极性?相反,把老师们折磨得越来越佛系了,干脆连评也不评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老师的职业属性没有变,还是教书育人,但八十年代的老师是为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而奋斗,今天的老师是为生活为金钱而奋斗。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实际都没职称,但也不耽误人家成为教育强国,可见职称并不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最强大武器。我们有职称,但我们的教育真的很强大吗?

职称从来就不是激发老师们努力工作的法宝,老师是良心事业,最需要的是心静,只有不为名利纷扰,才可能一心一意地搞教育!

所以,还是取消职称吧!

标签: 教育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