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认为,上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驿站和平台,而毕业后选择走什么样的路,则是与自身的能力和机遇有关。
先举个例子,2015年,我们单位组织一次事业编招聘,年龄不超过30岁,户籍是本省,学历要求是近3年大学本科毕业,对所学专业没有规定,名额是120人。我们部负责第一关——面试,在我的想象中,一个月3000来块钱的工作,能够裹住自己的温饱就不错了,应该没有几个人来应聘的。
可没想到,好家伙,那天8点来钟,等我们到达招聘现场时候,看到那个学校的操场排队来应聘的可谓是人山人海。我们面试共4个点同时进行,一直到晚上7点多钟才进行完毕。让我们吃惊的是,在1300来人应聘者当中,211、985学校的毕业生竟占了27%左右,一本的占35%左右,其余都是二本、三本的。
最后通过考试、个人能力测试等环节,真正招录的120人中,二本、三本的占了53%。
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几个问题:
一是能力和文凭没有必然的联系。上什么大学只能是对你高中学习成绩的评定,不管你上了什么类型、什么专业的学校,真正学到了东西才算是不虚此行,才能真正有毕业后起步的能力;倘若有“人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混日子4年,最后也就只能是拿到了一纸文凭而已。现在这个社会就是很现实的,能力是王道,企业不养闲人、懒人、庸人,谁为企业创了收,谁就得红利,谁就被重用。
二是人要不断增加自身的含金量,以抵御风险。我很欣赏现在有些年轻人不断学习的过程,本来嘛,在这个竞争力急剧飙升的时代,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要有危机意识,不管你是大学期间或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后多学几门专业,都是丰满自己的过程。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哪怕风吹浪打?给自己多几个“后备手”总比临时“抱佛脚”要有底气得多。
三是就业方向具有多重性,定位关键在自己。其实,就业就是为了生存,没有可比性,年轻人要有“闯”的意识和干劲,在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代,中规中矩地上班下班反而磨平了一个人的自信。不如自己走出去闯一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摔倒了大不了从头再来,你至少还收获了经验,这,就是资本。
谢谢你的阅读!关注我,每天有不一样的情感生活提醒。
(文中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