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司法考试公布“主观题”成绩,一个学霸爸爸上了热搜。
司法考试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考”,难度可想而知。
49岁的朱腾强,却顺利通过了考试。
朱爸爸参加法考的理由,仅仅是为了跟学法学的女儿聊天。
女儿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大四学生,为了跟学法律的女儿有共同话题,朱爸爸决定自学,参加司法考试。
朱爸爸本科学的理科专业,在工作中也几乎不涉及法律,他算是从零开始。
法考一共有8门课程,要学习的知识很多,朱爸爸从2月份备战考试以来,不论工作有多忙,每天都抽出5小时来学习。
备考过程中,朱爸爸最喜欢跟女儿一起讨论法律知识,女儿扮演着军师的角色,经常给爸爸很多学习上的建议。
看着如此努力的爸爸,女儿对于明年自己的法考也充满信心。
更让人佩服的是,朱家全家都是学霸,朱妈妈计算机专业跨考了CPA。
有这样的父母,女儿自然当仁不让,她目前已经保研到北京大学攻读法律硕士。
网友纷纷在微博上点赞,评论:
“太励志了,一家人都很牛。”
“良好的家教就是以身作则。”
......
是啊,说教,不如身教;让孩子学习,不如自己先学习。
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人生轨迹。
武亦姝的妈妈曾经说过:
“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妈。
但教育语境下的拼爹妈,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寄生和遗传,而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
2
《奇葩说》第六季开播以来,詹青云圈粉无数。
就连被她打败的对手,也对她赞不绝口。
辩手程思博说:“希望人生的最后一场辩论,便是和青云老师的落败之战,这是属于我辩论生涯的完美结局。”
杨奇函说:“输给你,我心服口服。”
她是哈佛女博士,也是最受欢迎的奇葩说辩手。
她有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也过恣意洒脱的生活。
她活成了女孩最想成为的样子。
而在她光芒的背后,站着一对默默指引的父母。
詹青云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母亲是高中英语老师,父亲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她打小就喜欢看书,这份喜欢也来自父亲的启蒙。
年幼的詹青云最喜欢的事,就是和爸爸一起坐火车,听爸爸讲书里的故事。
妈妈也支持她看书,陪她泡在书店里看个够,最后再买上两本带回家。
她在采访中讲过这样一件事。
她爸爸是一个纯理科生,但性格里有很文科的一面,他希望詹青云也有很好的文学修养。
但是他从来不会每天逼着她去背唐诗、三字经什么的。
只是有时候兴之所致,看到窗外花开了,会说我想起一首诗,然后就把它写给青云看。
青云看到爸爸写的字很好看,就照他的字练。
这样一来,诗也背了,字也练了。
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
最好的教育都是无声的,父母在做,孩子在看。
彼此陪伴中,父母在自我修行,孩子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3
今年清华大学2019年本科生的毕业典礼,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的是一位来自甘肃贫困县的女孩张薇。
她用柔柔的声音,缓缓道出自己的求学之路。
第一次到省城参加物理竞赛的试验考试,却连试验器材都是第一次见。
然而贫困却阻挡不了她向上的勇气。经过三年的努力,不断的坚持,她终于走入了清华的校园。
更为可贵的是,懂得饮水思源的她决定推迟一年读研,走到教育资源缺乏的贫困地区参加支教,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
她说:“有一次我来到甘肃的一家贫困家庭。家里只有一个桌子,连台灯都没有。但家里的三个孩子都认真地伏在桌上学习,在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光。”
贫困的家庭也许不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一点也不贵。
孩子能否长成参天大树,关键在于它的根是否扎实,而孩子的根正是来自于父母和家庭。
也许家长不能给孩子提供多么富有的环境,但一定要努力创造一个充满书香、陪伴、理解和尊重的家庭氛围。
4
最近一张照片在网上流传,迅速引起热议。
照片上两个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乘坐地铁。
一位妈妈气质优雅地和孩子互动着,她的两个孩子正认真地捧着书阅读;而另一位妈妈一脸疲惫,她的两个孩子则拿着手机看得不亦乐乎。
有人说这就是阶层固化带来的教育差距,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好的教育不在于父母多么富有,而是在于对孩子教育的远见。
真正的教育不是点石成金的神奇造化,而是一段春风化雨的自然过程。就像一朵云推动了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了另一个灵魂。
董卿在参加《面对面》的访谈时,说过一句话: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人,你自己就要先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你想让孩子爱看书思考,自己就别整天抱个手机躺在沙发上。
你想让孩子有素质,自己就别插队别无理取闹。
你想让孩子有担当,自己遇事先别逃。
养儿育女之路,也是父母自我完善的修行之路。
当你成为孩子的榜样和骄傲,孩子也会成为你的期许和自豪。树人托管,您身边的智能少儿课业辅导专家。
参考来源:洞见、 新东方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