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许多父母和孩子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不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被口头“诊断”为多动症的经历——但凡调皮捣蛋或是学习不专心,爸妈批评时总会带上一句:“你是有多动症吗?!”
俞成效老师是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603班的班主任。前几天,俞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篇随堂作文,根据关键词,写一写自己的苦恼,要求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因为写的是自己的感受,青春期的孩子又有不少苦恼要倾诉,文章写得都很真实,俞老师也看到了孩子们对内心世界的剖析。
但最令俞老师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在作文里自称“得了多动症”的小男孩:
都是好动惹的祸
我是一个有“多动症”的小学生,不论走到哪儿我都是闲不住,坐不住。
中午,到了食堂,最(虽)然手在动着,可是脚就是痒痒(的),似乎想要自己跳一段踢踏舞。我强忍着,最终还是没忍住脚,自己跳起舞。(结果)踢到了前面的XXX,被检查人员发现,唰的一下,十分班级分没了。
上副课时,不管室内还是室外,都管不住(自己)。上课时也因为做小动作而没听课,叫我回答问题时,“一问三不知”,导致成绩上不去,作业全是叉,字写不干净,每天作业重做,根(跟)个傻子一样。现在每天去几次老师办工(公)室。
写作业时,我的多动症又犯了,手不断地做小动作,脚不断地(抖)动,被XXX发现说:“XXX,你抖什么抖,你当你是大老爷啊!”
第二天早上是周六,我妈要上一天的班,我爸要做早班,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呆在家里挺无聊的,不如找几个同学玩会《王者荣耀》吧。于是,我叫上班里的几个大神一起玩。玩着玩着,多动症又犯了。走来走去撞到了餐桌,桌上的饭菜全都掉到了地上,碎了个西(稀)巴烂,导致家里被我弄得一塌糊涂。回家肯定少不了一顿竹笋烧肉。
窗外的雨唰唰得(地)下着,狂风在怒吼,在咆哮,雨点重重地打在窗上。树叶被吹掉了不少。我躺在床上,后悔地想着:都是好动惹的祸。
看完这篇作文,俞老师一时间百感交集——
要知道,这孩子虽然调皮,经常在课堂上坐不住,但并没有被正式诊断为多动症。他之所以觉得自己“有多动症”,更多是被周围人贴的标签影响。
“有的孩子仅仅是注意力无法集中,或者比较调皮捣蛋,难以独立完成作业,却被简单贴上诸如‘多动症’的标签,把孩子所有缺憾归咎于此。好像有了这个结论,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俞老师分析,“久而久之,可能连孩子自己也接受了这个标签。”
俞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带班,这个男生的确从小就挺调皮,写作业时稍有空暇就忍不住拨弄指甲,玩文具,导致作业拖拉,质量不高。因此没少受到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备。
“孩子调皮、不听话,是成长中很自然也很常见的现象,教育时自然引导就可以,我很不赞成‘贴标签’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俞老师说。
所以当他看完男生的作文时,第一反应是惊讶,但之后俞老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内疚之中:
“批改这篇作文之前,学生从没和我谈起过这个话题,我也没想到他认为自己得了‘多动症’。但是当我一字一句地把作文看完后,我的眼眶就湿润了。作为班主任我很愧疚,可能之前师生交流还停留在表层,忽视了孩子们内心的需求,如果可以早点发现他的苦恼,就可以在他成长中更早地给予帮助。”
在俞老师看来,这个男生虽然不擅长交际表达,也不太与人交流,但其实很热心:疫情期间主动拿来家里的酒精给教室消毒,给班里养着的小金鱼准备饲料,这些小细节都让俞老师记忆深刻。“大人们指责孩子为什么不乖,为什么总是作对,但就像男生作文里写的,其实孩子内心也是向好的,他们只是在成长中,很多时候还控制不住。”
“其实,无论是不是病理上的多动症,每一个特别的孩子,他们内心的真实世界,到底有多少人关心?有多少人其实避之唯恐不及,不愿意或是不屑或是害怕去和这些孩子心对心地交流。”俞成效老师不无感慨地说,“他们的世界,或许我们真的不懂。”
男生的这篇作文,俞老师给出了95分,相比男生平时的作文成绩,这的确是他的一个高分。“虽然文中有不少错别字,但95分不是‘鼓励分’,这是他应该得到的成绩,因为这篇作文写得很真实,描写也很到位。”俞老师非常认真地批改了这篇作文,完全以作文评改的标准来提出修改意见,撰写教师评语。
“我就是要淡化他的这种意识,帮他撕掉这张标签,让他重新定位自己。”俞老师说,“不刻意去回避,也不刻意去强化,通过无意识关注、习惯矫正等方式引导孩子走出负强化的误区。”
作为宁波市娄冬芳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一员,俞成效老师一直很关注班级文化建设和特殊学生的帮扶。他所带的603班有个十分温暖的名字——“南瓜屋”。而在“南瓜屋”外面,还有个小小的“南瓜农场”,最近,俞老师就让这个小男生担任农场的管理员。
花木箱子里几丛小绿叶破土而出,密密挨挨挤在一起,这是男生精心照顾的小青菜。
“让他去担任管理员,照看蔬菜的同时,慢慢锻炼他的自控能力。”俞老师解释了自己的用意,批改完作文后,他并没有找来男生,直接做传统的面谈交流,而是以无意识关注的方式,慢慢帮孩子摆脱负面情绪。“等他开始发现自己的进步,我也会进一步沟通,引导他最终摆脱标签。”
俞老师说,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的增大,他突然发现,有时老师们在匆匆前行的时候,却忘了停下来观照孩子的内心,忘了蹲下身去倾听生命拔节的足音。
有感于此,俞老师在微信朋友圈发送的一则推文,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我发这个朋友圈,是希望更多的老师能够一起来帮助这些孩子,希望社会能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宽容,当然,也是想时时提醒自己不忘教育初心。”俞老师说。
鹿姐姐顺便给爸妈们做一个小科普,到底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学名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发育障碍。人群占比 3%~10%,男女比为4:1。目前认为是遗传、环境、家庭和心理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其具体表现,包括——
注意缺陷,常常在听课、做作业时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常因粗心发生错误,做事拖拉,容易丢三落四。
活动过多,小动作多,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游戏,一天忙个不停。
行为冲动,做事不顾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为此常与同伴发生纠纷。学习困难,听课效果、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差,致使学业成绩常常与其智力不符。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少数伴有语言表达能力差等问题。
品行障碍,表现为攻击性行为,或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等。
……
杭州下城区学能拓展培训学校教学总监吕敏表示,孩子天性好动,但多数并不是“多动症”。即便真遇上这类情况,在医院确诊后,可以进行治疗,也可以在专业机构进行干预改善训练。盲目给孩子“贴标签”,会适得其反。
各位父母遇到孩子调皮捣蛋
请一定要“口下留情”
来源:升学宝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沈蒙和 杭州市周慧班主任工作室
值班编辑:董箫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