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胎龄23周,体重500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救治水平越来越高,可是这些“早到的天使”仍然让父母揪心。11月15日,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均举行了主题公益活动,通过开展科普、发放救助金等方式,为早产儿家庭提振信心。
▲南宁市妇幼保健院通过公益活动为早产儿家庭提振信心。
早产宝宝切掉90%小肠仍坚强活下来
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的“世界早产儿日”活动上,不少早产儿家庭来到了现场。活泼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很难想象他们出生时曾经命垂一线。其中,有一对3岁的双胞胎男孩特别引人注目,两人长相、身材几乎一模一样,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其中一个孩子刚出生,就被切除了90%的小肠。
该院新生儿科主任曾贵祥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这对双胞胎兄弟都是早产儿,其中一个刚出生就出现了严重的肠坏死。手术台上,医生发现宝宝90%的小肠都已坏死,呈现黑紫色,如此严重的问题对新生儿可以说是致命的。医务人员当场跟父母沟通,要做好这个孩子保不住的心理准备。孩子的父母非常坚定,表示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也要尽全力挽救宝宝的生命。最终,孩子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一天天地好起来。
▲看着当年的早产宝宝已健康长大,医生笑得合不拢嘴。
曾贵祥说,随着对早产儿的救治水平越来越高,以前的目标是“治一个活一个”,现在已变为“治一个好一个”。25、26周的早产儿,以前能活下来已是奇迹,现在对于这样的宝宝,“救活已不是本事,治好才是目标”。
“巴掌宝宝”出生率逐年上升
医学上把出生时37周及37周以下的婴儿称为早产儿。由于环境改变、生活节奏变快、生育政策的变化等原因,早产的发生率从10年前的8%上升到了10%。
据统计,作为广西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每年收治危重新生儿2500例,其中早产儿1000余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成活率已超过90%,成功救治的早产儿最小孕周23周+6天,最低体重仅500g。
▲不少早产儿家庭来到活动现场,分享养育“早到天使”的经验。
新生儿医疗中心主任医师高晓燕介绍,目前,该院的病房里住着7个24周的早产儿,体重都只有500 -700克。尽管救治水平不断提高,要把“巴掌宝宝”养大,家长仍需要付出大量心血。因此,更多的家长们积极参与到早产宝宝的干预训练中,在医护人员定期的专业指导下,最大限度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院方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早产儿父母增强信心,抓住早期康复的重要时期,让“早到天使”能较好地追赶上同龄人的生长进度。
此外,院方还携手公益慈善机构共同帮扶贫困早产儿,并为有需要的贫困早产患儿发起社会众筹项目。近三年来,共帮助655名早产儿申请专项救助及众筹项目,筹集善款达1300多万元。
▲在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的活动上,5个贫困早产儿家庭共获得5万元救助金。
当天,该院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合生元母婴救助基金,为5个贫困早产儿家庭送去5万元救助金。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