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教育部明令禁止中小学分重点班和普通班,至今这条“禁止”分班的规定过去1年,当学霸和学渣捆绑在一个班上学习,有人获益了吗?
去年的这个时候,教育部在召开通气会时提出了“坚决禁止分班考试,实行均衡编班”等内容。
其实,自去年“通知”颁布之后,不少地区的中小学依旧还是会“偷偷地”分班,有些小学只是改变了重点班和普通班的称法。
日前,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小班阳光分班,合肥市教育局于10月底发布了《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其中一条就是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依据分班和排座位,违规者严重的还将依法撤销教师资格。
禁止分班,是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当时就引起一片哗然,这般为了所谓的教育“公平”的政策,真的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成绩吗?
1
家长:
有人欢喜有人愁
反对分班的家长,主要认为中小学是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分班必然会出现台上和台下的各种竞争,竞争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快乐学习,可能还会让孩子提前进入“内卷化”的简单重复竞争。
支持分班的家长,则认为分班才能因材施教,毕竟孩子的水平不一样,全部放在一个班上课,“会不会让脑子聪明又自律的学生被小混混带坏?”或者“把学渣和清华北大的苗子放一起,不是在互相耽误吗”
华中师大进行“家长对初中分班的态度”调查中,可发现,家长对于分班的支持率达到63.8%。并且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家长越倾向于支持学校分重点班和普通班。
2
教师:
教学很难把控节奏
在中小学分班与否的争论中,经常被提及的就是教育公平问题。
知乎中有个老师,曾经也是“有教无类”的拥趸,然而,当她工作了10年之后,她越发觉得“分层次教育——分班制是很有必要的”。
她所执教的学校里,聚集了全市前100+名的学生,然而当她教减数分裂时,学生们还是显示出了巨大的差异。
老师那边输出同样的内容,聪明的学生吃不饱,笨的学生消化不了。
减数分裂的题目她讲了四遍,学生也做了四遍。有的学生在她讲第二遍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有的学生却还是似懂非懂,当再一次遇到同类型题目时,依旧不会做。
因此,她认为如果不分班就会导致:同样的课程内容,有学生消化不了,而有学生吃不饱。
同时知乎中还有一个当老师的用户也支持分班,这位老师甚至直言:
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一个同时能教好不同水平学生的老师太难得了,50个人里也未必会出现一个,因为学生之间理解能力差异之大,是老师永远想象不到的。
而在分班的情况下,教师们能更高效地运转教育资源,面对水平好一点的学生可以讲得快一些,还可以进行拓展延伸;当面对水平差一些的学生时,就可以放慢速度,不断重复重难点。
这种方式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好学生、差生和老师之间的多赢。
作为学生,他们是否支持分班呢?不少学生用自己的初中和高中的经历进行了说明。
这个学生的初中是不分班的,班里有超级学霸,也有成绩很差的学生期间学霸也并没有去帮助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学霸依旧会选择和学霸一起学习。老师在讲课时只能顾着中间段的人,无法顾及所有的学生,发展如何全靠自己。
到了高中分班后发现,分班真是好处多多。因为大家水平差不多,学习氛围很好,教师也能很好地顾及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
而不支持分班的学生则认为,这不仅容易降低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育公平,还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同时会伤害到一些学生的心灵。
有一个学生甚至直言自己就是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分去了差班,而原本跟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同学都去了好班,所以自己心态就崩了。
而对于中小学是否应该分班,有网友甚至说这应该回到“社会应不应该分好学校和差学校”的问题上。
因为好学校是需要有好成绩作为敲门砖的,所以分设重点班和普通班有其合理性,或者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既然分班制和不分班制各有各的利弊,那是否有平衡的方式呢?国外遇到类似问题又是如何处理的?
3
公平和效率
永远是硬币的两面
跟我们不同的是,在美国的中小学阶段,他们会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将他们分到不同的班级去学习。比如根据英语能力的高低分成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
但是这个分班不是固定的,而是会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成绩进行流动调整。
也就是说美国的分班其实是建立在走班制的基础上的,走班制可以用不同课程的方法把不同能力的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分到不同的班里面去学习,让学生可以得到最有针对性的教育,也让同一个程度的学生之间可以互助。同时,这样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此外,因为学生挑选的是课程,而不是教师,就保证了不会出现“挑名师”的不公平现象,因为“名师”开的课并不一定是该学生需要上的课,或者是适合Ta能力水平的课。
而这个“挑名师”的现象也确实是引起我国家长对中小学分班制争论的关键因素。就如同之前《求学指南》所组织开展的“分班调查”显示,小学分班中,家长最看重的就是师资,达到了75%,成为分班时压倒性的考虑因素。
其实,我们都很清楚每个孩子的基础不同,他们接受知识的速度也不同。也许会有人说,这样正好有利于让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差生,大家一起进步。
但是事实却是有时候不爱学习的孩子还会影响到那些想学习的孩子,这对于那些爱学习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并且也不利于教师提高教育的效率。毕竟公平和效率永远是硬币的两面。
以教育的角度来看,小学阶段确实不适合分班,过早给孩子贴标签,容易因为心理暗示,影响到孩子对自身学习潜力的认同感。
但到了初高中,随着课业难度的增加以及学生认知差距的拉大,从教学效率的角度来看,分班学习的效果应该会更好些。因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低效」,其实应当被归因于「资源错配」。
当然,即使中学开始真的分出了快慢班,也并不等于只培养重点班的学生,“放弃”普通班学生。只是快慢班的设置,是根据学生不同认知水平筛选更适合的教师,以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