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第二任校长,让清华摆脱美国人的控制,如今却逐渐被人遗忘

最近听到一种言论,说清华大学就是美国的预科班,作为国内的顶级名校,却一直源源不断的往美国运送人才。据统计有超过80%的清华学子,在留学美国后选择了留在美国,没有回来。

我们是从小听着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著名科学家的故事长大的,其实小时候听到他们毅然决然放弃美国的大好前途,选择回到祖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时候,没有太大的感触。直到长大后,体会到了社会的艰辛,这才理解的,当初他们放弃优越条件是需要多大的决心和毅力。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他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所以会有很多人留在美国也不出意料。但是在上个世纪,就有一位清华校长,在为改变这一局面而努力,他就是清华第二任校长,周冶春先生。周先生是孙中山先生的秘书,他主张“教育独立”,耗费了5年时间,将清华大学从美国预科班改变了回来。

1901年的《辛丑条约》,中国向列国支付了一大笔赔款。后面在中国大使的据理力争下,美国同意退还一部分,但是这一部分要用来修建大学,分别是清华大学和山西大学。而清华大学的教师普遍都是美国人,用英语教学。美国抱着思想殖民的想法,在中国帮美国培育人才,当时毕业的清华学子都可以移民美国,就成为了美国公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此教育界的有识之士都纷纷斥责清华为“崇洋媚外”,是中国战败的纪念碑。周冶春先生致力于改变这一局面,他先是在学校招聘中国教师,用中文教学,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还大力的培育学生们的爱国思想,鼓励吸收新文明,用来滋养中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他的努力下,清华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形象,涌现了一大批爱国学子,在外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从而挽救中国。

其实笔者也不赞成以“归国”为由来煽动爱国,与西方交流,留学他国却是可以大大的缩短科技差距。但是如果就此忘记了中国人的身份,将自身的利益凌驾于国家之上,未免有数典忘祖的嫌疑。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