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四大恐惧”,你选哪个?
文 | 罗欢 编辑 | 林意欣
假设你是已经成年的李华,你的朋友小南明天必须遇到网友总结的“四大恐惧”情形之一,请问你会帮他选择下列哪个场景?
A.微信群不断弹出新消息,一不留神就是99+条,并且还都是重要内容。
B.睡得正香时被一阵铃声吵醒,更关键的是:小南还找不到他的闹钟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C.甲方给小南发来一堆不知所云的修改意见,而小南想撬开他的脑子看看里面装了多少浆糊。
D.同学邀请小南参加他的婚礼,尽管他们已经多年未曾联系,尽管小南余额不足。
ABCD挑一个?
小孩子才做选择,小南作为成年人,我选择友尽。
微信群聊:一群人的狂欢,一个人的不安
对于微信群聊,你不得不承认它是维系感情的空间,也是摧毁情感的利器。
一年前,智联招聘出炉了《2019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工作人员在调查加班时长时发现,加班已成为8成白领的常态,而从不加班的白领仅占18.05%。
人们通常把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的工作时间称为“加班”,但工作群的存在,让加班逐渐“隐身”到职场人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工作任务可以随意“光临”你吃喝拉撒睡的任何一步。
黄茹在一家业内著名的网络文学网站工作,公司年初开始线上办公后,她的同事都适应了用微信群交流工作,恢复正常办公后也一直保持这个习惯。结果就是,“99+”的消息成了她的日常,导致黄茹一见到那个红点就莫名心慌。上下班?节假日?现在的 她只知道自己是一名勇敢的“打工人”。
站在这个角度上看,近日频频引起热议的家长群确实与工作群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微博话题“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的阅读量突破7.6亿、讨论数超8.5万,到人民日报近日发博统计“全国至少10省份叫停家长批改作业”登上热搜,评论区一位网友道尽了在家长群里的辛酸:
“家里小孩一开学,我就过上了半个老师的生活。每天都是改作业、打卡,做手工、教小孩表演节目……我还没被工作搞疯,就要被没完没了的家长群气疯了!”
这条评论的点赞量极高,让我们不禁思考:虽说教育责任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承担,但把孩子课后的所有任务都给家长负责,真的是一种良策吗?
而在家长群热度居高不下的时候,也有很多班主任(们)在为自己鸣不平。如果自己既是家长又是班主任,哦豁,请把“刺激”打在公屏上。
不巧的是,王洋正是一位幼儿园中班的班主任,而她的女儿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用王洋的话来说,她就是一个被教师身份二十四小时包围的人。“上班时我就需要定时定点在微信群里汇报学生的情况,小到谁玩嗨了出汗、大到有谁今天打了架。哪怕休息了手机也不能关机,就怕家长有事找我。有时候好不容易等到下班回家,看见我女儿慢吞吞地写作业,我真是真恨不得替她写完,那样我才能早点进房间睡觉。”
教师,是一个在外行人眼里充满了光环的工作。但对王洋来说,这份工作因为家长群的存在而逐渐“007”化。
如果你也试过半夜三更还在微信群里回答家长问题的滋味,可能也想仰天长叹:谁能管管那些半夜在群里问孩子情况的家长!
铃声攻击:响起来的不是音乐,是噩梦
要说群聊是视觉带来的恐惧,起床铃声就是让恐惧通过耳朵直击你的心灵。
起床到底有多难?看看国产都市或校园剧的戏码就知道。
8G冲浪的小南发现:老套的国产偶像剧总是有个奇怪的设定,那就是必须在闹钟声中启动第一集。闹钟镜头永远比主角的脸先出现,男/女主也永远都是“惊醒”“按掉闹钟”“飞速起床”三步走。作为评价当代狠心人的三大表现之一,“闹钟响了就起床”是多少人直呼“臣妾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无论这些演员的演技有多差,被闹钟吓到的戏码总是会真实到爆炸。
闹钟铃声也一直在向我们证明: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百听不厌的歌,如果你觉得有,那就把它设置成闹钟铃声。最神奇的是,你关掉闹钟想再睡一分钟,再睁眼就会是一小时后。
小镜平常就是一个自嘲“睡着了不长耳朵”的人,所以在她备考研究生期间天天担心铃声吵醒自己,又怕它再吵都吓不醒自己。经过了一日复一日的自我试验,如今她只能靠夺命连环闹钟碰运气,期待自己在铃声打扰中开启新的一天。
除了闹钟铃声的攻击,这种“被打扰”的恐惧还会蔓延到很多地方。
听到电话铃声和语音聊天铃声时,平时健谈的章宇会浑身难受,恨不得整个宇宙都静止。“因为习惯了打字聊天,我总感觉有很正式的事才会打电话,所以下意识地会以为听到电话铃声就有事情做,歌声一响就会慌。”章宇解释道。
也有过恐惧敲门声的微博网友表示:在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时,心脏会骤停一下。这让小南很是疑惑:如果是外卖小哥或快递小哥的敲门,恐惧等级也会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