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丝
栏目|考研
众所周知,硕士研究生推免是全国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根据时间先后顺序来看,早在1985年,我国高校就开始正式实施“保研”制度,一批重点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免试是指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必经过全国统考初试,直接推荐进入复试。
根据社会第三方机构统计的数据,北京大学保研率排名第一,而中国科学院大学这几年保研率上升的势头最猛,由17%上升至37%,翻了两倍之多;上海科技大学的保研数据也显得非常亮眼,上升势头不错,由19%上升到33%。需要说明的是,该榜单未收录清华大学等名校的保研数据,所以不在名单之列。(210所高校保研率排行榜请见文末)
还需要说明的是,国科大和上海科技大学的保研率上升势头猛,与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关系,国科大背靠中国科学院,具有研究生导师资历的教师数量多,而上海科技大学背后的支撑力量也是中国科学院,保研率当然就显得较为亮眼。
保研制度实际操作中,推荐工作于每年9月份进行,这个时候的本科生刚上大四,推荐资格一般基于学生大学前三年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外语水平、社会实践、科研能力的综合考量。但学习成绩一般是各大高校最为看重的一项,大多数高校的学习成绩占推免综合考量的80%-85%。
复试采用保研夏令营、面试、笔试加面试等形式,但是本科成绩排名在推免录取中是决定性因素。
其实,相对来说,保送生更受招生单位的欢迎,这是可以理解的。获得保送生资格的学生本身成绩优异,且由招生单位决定是否录取。但在保研夏令营之前,培养单位只能被动等待保送生的申请。保研夏令营则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开办夏令营,主动招揽那些具有潜在保研资格和升学意愿的优秀学生,并通过优秀营员的授予实现优质生源的提前锁定。这实质上是将保送生录取的复试环节前置。
保研推荐的学生免于高淘汰性的初试,只需通过复试即可攻读研究生,所以,保研制度的选拔标准一直是高校的关注点,同样是考生和家长的关注重点,而争论的焦点在于选拔标准是否能真正选拔出学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然而,理论争论和实证研究都未达成一致性结论。
有专家认为,保研制度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和多方面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能力,克服了“一考定乾坤”的现象,因此能够真正选拔出具有较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部分专家指出,我国目前的本科教育实行前两年通识教育,第三年先进行专业基础教育,再后才是专业教育。由于研究生推免制度的选拔实际上只对本科前三年的成绩进行加权运算,专业教育成绩的比重远远低于通识教育的比重,所以说,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秀生源是有弊端的。
一所高校内部的调研结果:保研的学生中,超过20%深造是为了更了解自己,改变就业初衷。不得不说,这样的改变对于我国内地高等教育是一件好事情。
在经历了从小学到大学的系列循序渐进的教育之后,对于一个人来说,进一步了解自己,寻找人生方向的有效途径是踏入社会还是继续留在学校?如果没有本校保研这个低风险高收益的选项,这些学生是否还会选择本科毕业立即深造呢?保研制度是否过早、过度吸纳了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深造呢?
这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保研率是一个数据,并不能够够全面说明考研、读研的具体情形。理性看待保研,合理利用保研的机会,这才是对保研的正确认识姿态。
附录全部高校名单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