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两个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美国小伙儿到清华大学交换,那一年,北京刚刚申奥成功。
“整个城市都沸腾了,人们聚集在街上欢呼庆祝,就像是一个大party,我能看到一个国家的欣欣向荣。”
他们分别给自己取了中国名字:孙中元(Andrew Sohn)、李宇航(Michael J. Novielli)。
2009年,Andrew已经在JP Morgan等投行工作5年,Michael也在读完哈佛教育学硕士后,成为哥大学生中心主管,当一切看似走上了正轨时,两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再次前往中国,做教育创业。
原来,在过去的日子里,Andrew在工作的同时一直坚持做帮助大学生了解金融行业的NGO,而当年清华园里那些坚毅、智慧、充满好奇心的中国同学的身影,以及因招生信息的误差而与顶尖大学失之交臂的故事,再次浮现到了眼前,“在学生进入行业之前,先让他们客观、全面地了解大学”。
于是,他们重新回到北京,并创立了途西教育,除了提供留学申请规划之外,他们做的很多创新教育实践,在许多京沪双语学校中都难得一见。11年来,途西教育成果斐然:
一共收获了近千个美国前三十名校Offer,包括134个藤校Offer,有48个哥大,6个哈佛,8个普林斯顿,还有11个斯坦福,5个MIT,24个芝加哥等顶级名校录取……如今,不少学生已经在全世界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我们也经常听到家长、学生说起:
“认识途西到现在五年之久,我们不像是咨询公司与学生的关系,而更像家人、像朋友……我特别愿意跟我的顾问老师聊心里的不愉快,她很理解我,也很会帮我开解。在她面前,我可以大胆分享我的不良情绪和感受。这种释放对于那个阶段的我来说,是极大的压力缓解和帮助。”
--途西往届学生,拿到MIT录取的Jessica
“他们(途西)会教会你探索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甩给你一个所谓的答案,这就是好顾问的价值。”
--去年拿到杜克、圣母、波莫纳等顶尖大学录取的Archie同学
上周,笔者专程前往北京,来到位于朝阳区呼家楼附近的途西教育办公室,拜访了其中一位创始人Andrew孙中元,在长达两个多小时,全程中文的深度采访中,我们从"鸡血"的亚洲教育,聊到到中国留学生遇到的挑战,以及那些“哈耶普斯麻”学霸的故事……
今天的故事,还要从两位美国移民男孩开始讲起。
如果对途西感兴趣
或想要进行详细咨询
01 。
“那一刻,我开始理解亚洲鸡血教育了”
听说Andrew是韩裔美国人,一下子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你的父母鸡血吗?你怎么看亚洲教育?”
要知道,韩国的“鸡血”程度相比国内是有过之而不及的。从小上补习班,音乐体育都要强,一切为了培养出“成功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
△《SKY Castle》剧中金句
“确实,父母从小对我非常严格,尤其是我的父亲,他是一个非常传统的韩国家长,所有的期望就是我和弟弟能考上顶尖大学,除了学业上的严格要求之外,父亲还让我们学击剑(因为亚洲人普遍体型小,击剑是最容易出成绩的运动)。”Andrew的话匣子也打开了。
“我们当时住在康州,但美国最有名的击剑教练在纽约城市里面,于是我和弟弟每天3点下课后要坐火车去纽约。一路上,我们就在火车座位上完成每天的作业。”
回想起小时候,对于父母的鸡血教育,Andrew的内心其实是反抗的,为什么身边同学们从不以“进名校”为荣,而我却一定努力要爬藤呢?
直到后来,Andrew凭着击剑特长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弟弟也拿到了宾大的offer。
尔后的经历终于解开了他童年的困惑:在哥大,“我遇到了来自全世界优秀的同学们,我的朋友有黑人、犹太人,我们讨论各种全球性问题,这是我在康州读书的同学们所远远不能感受的。”
△途西校友聚会、field day、学术交流,仿佛走进了大学校园
当然,也正是在这所位于曼哈顿的顶尖藤校,Andrew遇到了他未来多年的好友,现在途西教育的联合创始人Michael,一位意大利裔第三代移民,一位同时修3个专业(分别是亚洲语言与文化、历史与教育),并且连任哥大学生会主席的大学霸。
Michael的经历更是可圈可点,一句话总结,就是一个被华裔同学影响的“自鸡”娃是如何劝佛系父母让自己爬藤的故事,下次有机会可以分享给大家。
总而言之,在经历东方与西方教育观念的碰撞,在鸡血与佛系之间的选择中,Andrew和Michael逐渐对于教育产生兴趣:如果能适当"推"孩子一把,是否这能让他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呢?什么是适当?什么是过度呢?
毕业后,Andrew选择在华尔街投行工作,Michael则选择在哈佛教育学院读研究生,后又留在哥大工作。
再后来,两人来到中国创业,除了做留学申请,更是有这份融合东西方教育的初心在。
△途西教育的顾问和学生们在途西办公室交流
02 。
134个藤校,48个哥大
“笨”方法成了爬藤的“秘诀”
刚开始的两年,挑战巨大。
这份挑战,不仅来自申请本身,也和处于发展初期的出国大环境有关:2009年,中国有12万学生赴美留学,其中研究生、博士生占大多数。很多高中都没有专门的升学老师,市面上则多为"中介"式服务,信息极其不对称。
“当时,我们有清华附中的学生要申请美国大学,可是他们学校并没有专门给美国大学的成绩单。于是Michael先跑去清华附中办公室取中文成绩单,密封好后,拿给专业翻译公司翻译(顾问不能中途打开文件),然后再回到学校盖章。来来去去,Micheal都在学校办公室混熟了,认识了这个中文讲得不错的美国小伙儿。”Andrew笑着回忆说。
幸运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2010年春天,美国大学放榜的时候,在途西的第一届学生中,已经有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顶尖大学Offer了。
△途西夏季日庆典活动
其实,对于途西来说,帮助学生申请上顶尖名校并不是最难的事情——更难的,是说服更多学生和家长做真实的大学申请real application。
“我很能理解,一些家长或机构希望找到申请大学的捷径,毕竟孩子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但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开始,真实、不作假是我们的底线。”这是途西一贯强调的理念。
就拿科研项目来说,原本,孩子通过科研来发现自己的学术热情,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但慢慢地,很多项目演化成了让学生最后拿到教授推荐信,发表成果,“pay to play”(付费参与)的金钱游戏,途西的孩子不会这么做。
Andrew和我们分享了被宾大录取的上海男孩Tommy的故事,“他也是做科研,但他的方式很复杂”。一开始,Tommy表示对经济很感兴趣,于是我们的顾问老师给了他许多的阅读材料,在不断涉猎和寻找方向的过程中,他慢慢喜欢上了行为经济学。
这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最好的方式就是跟着高校的教授做项目。再一次,在顾问老师的指导下,Tommy联络了美国当下最知名的行为经济学家们,值得一提的是,在与他们联络前,他都会把每个教授的论文读几篇,并且附上该研究对于自己当下正在写的论文的启发。
终于,在苦读论文和疯狂发邮件后,有两位教授接受Tommy成为他的研究助理。
后来,Tommy选择其中一位教授,到他的大学实习,写了几十篇学术评论,并且独立设计实施并分析了一个300人参与的实验研究,当然,教授也给他写了一封非常诚恳的推荐信。
再后来,Tommy被宾大的PPE(哲学政治经济)录取,而更让Andrew感到欣慰的,直到现在Tommy还会和他打电话,探讨经济话题,争取更多相关实习的机会,“通过申请,他学会自己去主动争取机会,而不是等他人的给予,我相信他未来会在大学、工作中做得越来越好。”
△途西顾问与她的学生们在夏日庆典合影
03 。
被藤校“退学”的中国留学生
并非他们不够勤奋
“不仅要把中国学生送进世界名校,更要帮助他们在未来获得成功。”这是途西团队从未放弃的目标。
这个目标,与Andrew和Michael20年前在清华的交换生经历分不开:
那时候,在北京的美国人不多,两位“老外”走在北京街头总会受到不少关注,从学习用中文点铁板牛肉,到和清华的学生交流,听中文课程,在享受交换乐趣和文化差异的同时,两位美国留学生也遇到了所有中国留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
语言能力差,无法深度体验中国文化
作为中文初学者,用它来基础学习、生活交流都无比吃力,何谈深度思考和深度文化体验?
缺乏学习目标
除了学好中文之外,我还能做些什么呢?我应该如何充分利用清华和北京的资源呢?
这让Andrew想到了刚到哥大读书的时光。众所周知,培养全人(whole person)为目标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是哥大的招牌,该课程要求全体本科生通晓文学、音乐、哲学、历史、艺术、体育等九大领域,帮助学生拥有广阔的视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但却让包括Andrew在内的大一新生犯了难。
△走在途西教育的过道上,书架上除了有《简爱》、《the road to wigan pier》等经典读物之外,还有不少有意思的科幻小说、短篇读物,很多书都有明显的翻阅痕迹,可以看出,学生们真能在这里静下心来阅读和思考。
“我必须要每天在宿舍里努力学习,才能跟上课程的进度。”Andrew说,与此同时,他也在思考:如果说,从小在美国长大,英语为母语的我都要花2个月时间来适应核心课程,那么对于大部分的留学生来说呢?1年,2年,他们甚至用整个大学四年花在熬夜学习上,反而错过了体验美国文化、社交、社团、实习等等,而后面这些,对于任何一个留学生来说,是与学术成绩同等重要的。
还记得几年前网络上沸沸扬扬的“中国留学生藤校退学率高达25%”的调研报告吗?
我们理应相信,大多数能被藤校录取的中国学生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殚精竭虑地应对每一场考试,但就像是Andrew所说的,这些对于美国当地学生来说都不容易的课程,对于留学生来说更是艰难百倍。
△途西教育办公室的墙上,这句“we’re not here to be average, we’re here to be awesome”,令人眼前一亮。
因此,在5年前,途西开始了更为大胆的教育实验:以哥大核心课程为基石,大学申请为目标,打磨出一个既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帮助他们申请到顶尖大学的学术项目。
比如说,很多家长经常会问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学生可以被“哈耶普斯麻”级别的顶尖大学录取?是外向的学生呢?还是内向的学生?是拿了很多科研大奖,还是经常做社区活动?
“我们不能这么简单看问题,就拿去年途西被普林斯顿(2位)、哈佛录取的3位学生来说,他们三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人特别乖,有人很叛逆),但有一个特质是共同具备的:intellectual curiosity(求知欲),这也是他们未来能适应顶尖大学重要的学术能力。”Andrew说。
因此,从10年级开始,途西会开始启发学生的intellectual curiosity ,通过大量的阅读探索学术兴趣;与顾问老师一对一讨论,明确学术兴趣;进行每周小组讨论,加强该对于学术领域的理解,并且提高资料搜集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途西的Study Hall(自习室)是专门为在疫情期间,无法正常恢复校园课程的学生们提供的,给他们一个专心学习和交流的环境
除了“求知欲”之外,途西顾问老师还特别强调学生的“目标设置”、“自我反省与表达”和“写作”等,全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中,“自我反省与表达”非常有意思,英文叫“self advocacy”,即如何展示和推销自己,在Andrew看来,东西方文化巨大的差异,就在于亚洲社会很容易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成绩、成绩还是成绩,但在西方文化语境里,你只有不断“推销”自己,才能被顶尖大学录取,才能拿到顶尖投行的offer,才能在谈判中获得成功。
△半个月前,途西刚刚举办了一次“self advocacy”工作坊,邀请途西11年级学生展示自己今年刚结束的暑期活动,“如果你都不能把自己的经历推销给同学,又如何向美国大学招生官展示呢?”Andrew说。
Workshop、小组讨论、阅读课堂…… 这样的学生活动,在途西已数不清到底办了多少场,但只要看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看到他们不断用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途西的顾问们都会像举办第一场活动,收到第一份学生offer一样感到激动。
有时候,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学生,因为一次途西活动相遇,然后成为多年好友,即使到了大学,甚至已经大学毕业,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依旧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份情谊,可能要比学校同学之间还要深厚。”
因此,就像是很多学生和笔者所分享的:途西不仅是一个留学咨询公司,他更像一个小型学校。
△途西顾问和学生们在朝阳公园进行field day
“你知道吗?我们今年来了一位特别的顾问老师,她曾是途西的学生。当年,她从人大附到巴纳德学院,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双文化教育硕士学位,如今她回到途西帮助更多学生。”Andrew说,“未来,会有越来越多这样优秀,并且热爱教育的中国留学生回到国内,他们才是the future of education here(教育的未来)。”
临别之前,笔者问Andrew:当前,全球化停滞,中美关系紧张,你对于出国留学的预期还和20年前一样吗?
“未来,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如果我们能够培养更多了解美国文化、了解世界文化的中国学生,我觉得也肯定在帮助和影响中国。”当Andrew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眼里是有光的。
△途西学生们在交流分享
随着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的同时:
国际学生赴美留学是否会受到什么影响?
未来出国留学应该如何准备?
test- optional政策下,sat/act成绩是否还有必要?
等等留学话题再度成为家长圈中讨论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