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自古以来,凡是国泰民安的王朝,其帝王皆有一个共性,那便是任用贤臣。治理国家,需要有在政治方面拥有独特见解的人予以辅助,打理生意,需要有拥有良好经济头脑的人予以辅助。
上至家国大事,科技研究,下至金钱利益,无论是哪个领域,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许多人才会因为各种原因被埋没,他们的治世理想与才能被现实逐渐磨灭。
在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人才是决计不会被轻易埋没的,只要有能力,有才干,便总会在特定领域大展拳脚。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我们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越来越多人才出国留学,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添砖加瓦。
然而人们渐渐发现,那些出国留学的人才却越来越多的选择在国外定居了,其中包括清华北大毕业的高材生颜宁和许晨阳。
出国深造的人才
落叶归根,每个人对于自己根源所在总是有极大的归属感的。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长江黄河的水养育我们。在懵懵懂懂的时期,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教会我们热爱祖国。
中国也确实有不少爱国志士,许多人即使去国外深造之后,依然想要回到故土,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颜宁和许晨阳也不是一开始就定居国外的。
颜宁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步入这个专业的时候,她就开始了自己的研究之路。显微镜下的细胞渐渐成为她生活与工作中的伙伴,那些细胞无一不是生命的标志。
2000年,颜宁决定继续深造,于是她前往了美国,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学无止境,她又继续攻读博士后。在实验室穿着一身白色衣袍的颜宁,是光芒万丈的,每一个研究,她都倾注万分心血,这样的她,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吸引人的。
学有所成的颜宁在国外就受到各方邀请,但她始终想着回国,不管在国外多少年,中国始终是一个伴随她前半生的国度,她的亲人、朋友都在这里,飘扬的红旗也让她觉得分外亲切。
2007年,她接受了清华大学的邀请,回到母校,担任博士生导师。然而,17年她还是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去到了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还有许晨阳。许晨阳比颜宁晚几年,颜宁成为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时,许晨阳还没有拿到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
许晨阳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在中学时代,他就显现出了极高的数学天赋,曾经参加过多次全国性数学竞赛。所以当许晨阳进入数学系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清华和北大是中国最高的两座学府,连家中目不识丁的老人都知道清华北大是怎样的存在。这两所大学,云集了全国以及全世界各大人才,在这里学习的人,没有一个是普普通通的。
万花齐放,众多五颜六色各具风情的花也压不过牡丹,于是牡丹成为万花之首。而在一众优秀的人才之中,许晨阳依然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在压力极大的北大,他提前一年就拿到了学士学位,并且开始在北大攻读硕士,这让他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神”。2008年,他顺利拿到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后。
12年,许晨阳也回到了母校,加入了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然而,18年,他选择去到麻省理工大学任教。
麻省理工大学
人才为何流失
前有清华颜宁,后有北大许晨阳,他们都是在学成后归国的人才,可为何这些人才回国后,又跑了?
在各国关系紧张的年代,每个人才都是被争夺的对象。当年中国被各国欺侮,为了救国,为了为国家建设付出更大的贡献,不少学者、科学家前往国外学习。
然而,他们学成之后想要归国却回不来。邓稼先、钱学森等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他们在科研方面的成就以及天赋让国外忌惮的同时也想要拉拢。只是他们不为利益所动。
因为他们心心念念着国家。那时的中国正是最艰难的时候,他们深刻体会到国家的艰难,也始终想要国家发展得更好,对于国家有着强烈得归属感。可如今世事变迁,中国走过了困难的时代。
如今的中国,早已如雄鹰一般,羽翼渐丰,终有一日将冲破云霄。所以现在许多人才不认为中国少了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他们能够心安地离开。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我们总说,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哪怕只是一块别人刚扫干净的地我们也要珍惜。可这样的尊尊教诲,在我们成年后反而渐渐被抛却了。
如今学术界出现了许多乱象,学术造假、剽窃,这样的新闻时常出现。我们眼睛能看到的黑暗,不及实际上的万分之一。我们时常看到新闻上出现剽窃和造假的事件,尤其是近几年,这些事件更是频频发生。
每一个研究成果都来之不易。那些研究人员夜以继日,翻阅各种资料,一次又一次失败的试验,最终才换来的成果却轻易被人剽窃。这些现象让那些研究人员心寒。
可这样的事件在国外发生的频率远小于在中国。他们在国内搞科研的同时,还要防止自己的研究成果被窃取,在国外却可以专心研究。与此同时,国外给出研究人员的待遇又远远高于国内,这导致越来越多人才流向海外,中国人才大量流失。
留住人才先保护研究成果
许多人认为那些留在国外工作的研究人员是“崇洋媚外”,可他们从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些人才会选择留在国外。如果仅仅是国外福利更好,也不至于如此多的人才涌向国外。
中国人在“维权”方面的意识总是不够高的。许多人意识不到保护自己的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不仅是研究成果,还有文学作品等方面,人们总是想不到要去维护。于是这渐渐助长了那些心思不正的人的气焰。
在人们的放纵之下,那些剽窃他人成果的人已经意识不到这是违法的行为了。他们蔑视那些偷盗财物的小偷,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也是小偷。
他们肆无忌惮地偷盗别人的成果,也许一开始还会有所顾忌,有所害怕,可他们发现没人阻止他们,也没人谴责他们,他们便渐渐理所当然了起来。
即使有部分人是想要保护自己成果的,可广大的民众却不认为这有什么值得保护。呕心沥血完成的研究,在国内平白地便宜了他人,那些人才自然不愿意的。
中国如果想要留住人才,想要减少人才的流失,加大对这些人才的福利力度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要整顿研究界的风气。我们喊着希望人才能为国家贡献的同时,至少也要做到保护好他们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