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据媒体报道,今年中考招生期间,重庆等地一些重点高中收取“天价择校费”,有的“12万元起步,每差一分5000元”,有的“报价25万元,钱交晚就没名额了”。现有的调查采访发现,这些学校一手择校、一手掐尖,收取的择校费,除了奖励教职工还用于买断尖子生生源,以确保学校“入口”生源质量,从而实现“出口”高考成绩稳定,吸引更多家长考生前来择校就读,如此循环往复。
与之相对的有另一条新闻,近日,媒体报道,江苏淮安一所民办初中招高复生,而调查发现,“淮中教育集团文通高考补习班”就是身为公办高中的江苏省淮安中学所办,复读生单独编班组成“3部”,与应届生的1部、2部并列,接受淮安中学统一管理。“3部”除了对外名义上由文通中学举办,实质上与文通中学并无关联。也就是说,公办高中是假借民办学校的名义招复读生,把复读生纳入学校统一管理。据报道,这一做法已将近10年。
这两则消息令不少人感到错愕:我国不是已经明确取消公办高中招择校生和复读生了吗?为何重庆公办高中还收天价择校生?而江苏淮安的公办高中办复读班为何10年没人管?我国确实已经明确取消公办高中招择校生、高复生不假,但是,在一些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么根本没有执行国家规定,要么表面执行,但是,却纵容高中学校以公办民办不分的方式,绕过政策规定违规办学。
我国要求取消公办高中招择校生,是2012年发布通知,要求三年内全面执行。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2012年上半年规范教育收费专项治理工作进展情况通报》中要求,三年内取消公办高中招择校生。也就是说,2015年起,各地都必须取消公办高中招择校生。总体看来,我国大多数省份,执行了这一规定,明确取消择校生。但是,还有少数省份,保留了这一政策,如重庆,直到2019年才明确,全市范围内取消教育部门征收的普通高中择校费。那么,就是按照这一规定,2020年应该没有公办高中招择校生了吧?而从现实看,公办高中还继续招择校生。
出现这一问题,根本原因是,择校生是公办学校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在取消择校生之后,政府财政要补上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这部分投入,如果地方政府没有财力,或者不愿意增加对学校的投入,就会默许高中继续招择校生,通过收取高价择校生,来解决学校的日常运营经费以及提高教师待遇问题。
而就是明确取消高中择校生的地区,又出现新的玩法,就是由公办高中参与举办一所民办高中,以民办名义向社会招生,但招来的学生纳入公办统一管理,民办的收费也进入公办的统一账号。这就是公办民办不分办学,所谓“两所学校一个团队”。这一玩法,比收择校生还厉害,收择校生还要限分数、人数、钱数,而以民办名义招生的学生规模远远大于择校生规模,所有学生都按民办标准收费。这是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违规办学,学校能这么运作,背后的支持者是地方政府部门。
当然,这一玩法也并不新,在国家明确禁止公办高中招复读生之后,有的地方就开始创造出这种玩法,由公办学校举办一所民办学校,以民办名义招复读生。同样,这样招的复读规模更大,收的钱更多,也进一步刺激高中复读热。
一所公办高中举办一所民学校,就可这么大规模的招择校生、复读生,这把国家禁止公办高中招择校生、复读生的政策置于何地?把《民办教育促进法》置于何地?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却对此视而不见,甚至把这作为打造超级高中,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经验。我国各地的超级高中背后,大都离不开公办民办不分的办学模式支撑,超级高中既拥有公办的资源,又享有民办的政策和灵活性,所以“战无不胜”。一边高分掐尖,一边高价收费,让学校进入发展“快车道”,却造成整个地区教育生态的严重恶化。
要治理公办高中违规办学乱象,必须切断利益链,明确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和监管责任。地方政府教育部门是违规办学利益链的一环(可由此减少对教育的投入,还可靠教育挣钱,并打造升学政绩),是违规办学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为此,要加大教育督导问责力度,纠正地方政府的错误教育价值观,监督地方政府必须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包括依法保障对教育的投入,严厉禁止各类违规违法办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