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直言:孩子有这两种举动,看似“奇怪”,学习成绩多半很好

李玫瑾教授: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大多有这2种特征!看看你家娃有吗

孩子们天天7点到校晚上11点休息,不是一天是12年。——李玫瑾

李玫瑾教授的这句话,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孩子学习真的很累!同时我也开始担忧,12年的时间里,我要一直悬着一颗心在孩子的学业上。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私心,希望养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写作业上不用看着、不用督促就能取得好成绩。

那这些家长梦想中的、成绩好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吗?李玫瑾教授曾经在讲座中提到,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大多会有这两种举动,但看似会有些“奇怪”。

一、眼神不太跟别人对视

一般来讲孩子的性格都比较天真无邪,内心的恐惧也比较少。当你看向孩子的眼睛时,他也会回望给你。但总有一些孩子,眼神不太跟别人对视,总是躲避别人的眼神。但给他们一个玩具,他们能老老实实坐那玩上一天。

李玫瑾教授强调这种孩子属于学习的料,长大以后适合从事社会性不高研究类的工作。他们非常有钻研精神,一般来说学习成绩都很好。因为他们上课的时候,眼神不喜欢与老师接触,会把所有目光和注意力集中于黑板上,自然学习成绩较好。

二、性格老实巴交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十个孩子九个都喜欢疯跑,尤其是小时候自控能力又不强,大多孩子都坐不住、精力旺盛。但总有那么一两个比较“奇怪”的孩子,老实巴交的性格,有着与年龄不相仿的成熟感。李玫瑾教授表示,这种孩子从小听话懂事,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初高中,一直都是好好学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李玫瑾教授表示,这些看似老实巴交的孩子,其实是懂得按规则和道理做事情,他们很容易静下心来专注于学习,成为有真本事的人,所谓“大智若愚”就是这个道理。

李玫瑾教授还在演讲中给出了一个结论:“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并非智力,而是专注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孩子看上去很机灵,就是学习不好。研究发现:如果孩子在6岁前注意力有缺失现象,那么在以后上学阶段,阅读和数学这两大学科的成绩会明显落后,影响可长达十年之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可见很多家长盲目地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往往忽略了学习的根本。专注力是打开认知的大门,这个门开的小自然学会的知识少。所以无论你想要孩子学好数学,还是语文,拥有良好的专注力才是硬实力!那么家长要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什么孩子缺乏专注力?

专注力从心理学上来讲,是指心理过程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一般来说,孩子专注力不好有4个原因,孩子本身的年龄太小导致无法专注,比如2岁左右的孩子专注时间只能达到10分钟,13岁以后才能达到30分钟以上。其次如果视觉干扰太多也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比如写作业的时候桌子上太多东西,都会吸引孩子注意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再次是听觉干扰,如果孩子在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此时家长制造噪音,比如用吸尘器、看电视,都会让孩子的注意力分散,无法高度专注一件事。最后很多家长习惯打断在专注玩耍的孩子,这会破坏髓鞘化的质量,久而久之专注力越来越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分享2个方法

一、舒尔特表格

这是公认的有效的训练专注力的方法之一,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画一个5乘以5的方格,在每个方格中写上数字1-25,把顺序打乱。然后让孩子从1指读到25。这个过程中所用的时长越短,孩子的专注力水平越高。这不仅可以测试孩子的专注力,通过反复练习提升专注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二、德国孩子的游戏法

德国是一个以专注严谨著称的国家,相信去过德国的家长都会发现,很多四五岁的孩子都能老老实实地坐在地铁上看书,这让很多家长惊讶,为什么他们的专注度如此高?其实这与他们教育的侧重点不同,在3-6岁幼儿园阶段,他们不教孩子识字、算术却训练他们的专注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能够为上小学做好准备,德国幼儿园上课也很简单,孩子不是在户外玩,就是在教室玩呢。在教室老师会发几张纸,让孩子折纸、走迷宫、找不同来训练专注力,或者用一些逻辑思维的游戏来训练孩子的逻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给孩子玩一玩《德国好奇狗陪你学 专注力训练》,全书一共有7册,包含400道思维游戏题,通过玩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里面有一个可爱的好奇狗形象,整套书好像是好奇狗的冒险故事,而孩子就好像好奇狗的伙伴,通过玩游戏来帮好奇狗解决难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样的设计让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也更乐意主动翻开这套书。每天孩子都好像是在看动画片里的主角,等待着剧情的更新。因为针对的年龄范围较广,从3岁到9岁,所以7册书的难度是循序渐进的,是帮助家长训练孩子专注力的好帮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