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学也要有互联网思维。”“数字时代的‘双核’教师,不仅需要信息素养,更需要情操和见识。”“教师不仅要成为授课者,还要成为组织者、设计者。”“要树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的信念。”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大批量培养优秀青年教师?
11月18日至20日,“粤港澳同一堂课·湾区教师共成长”新形势下教师发展研讨会暨青年教师成长培训活动在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举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谈松华,中央电教馆原馆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王珠珠,华南师大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执行院长李盛兵等著名教育专家建言献策。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谈松华:
正如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所说,教育不仅要有“大楼”,更重要的是有“大师”。老师的成长和水平,决定了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我们正在迎来新的科技革命,教师要成为能够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工作者,要能培养出有世界胸怀、拥抱新事物的学生。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谈松华。熊程摄
青年教师首先是师德养成,然后还要有与时俱进的专业素养能力。以前的教学模式之下,有些活泼的孩子进了学校之后却变成了死读书的学生。现在的教学不完全是教师灌输,而是教师去指导孩子。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探究,才能把教学内容深刻地掌握,把它变成自己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中央电教馆原馆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王珠珠:
目前在网络的催生下,我们的很多领域都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在寻找新的动力。过去我们在教育中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但是在如今这个网络的时代,信息技术不再只是工具和手段,而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生变量,催生出教师网络教研共同体,正在成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载体。
中央电教馆原馆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王珠珠。熊程摄
作为一种新的教师学习形式,教师网络教研共同体在知识共享与同伴支持基础上,通过参与交流、协作、反思等活动,成员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促进个体和团体的教育教学专业成长。在以“用户”即学生的体验为中心互联网思维下,教师能够通过集体学习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跟优秀教师学走向让每位教师都优秀。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执行院长李盛兵:
每个教师都要有这种信念,教育不是让一部分孩子成长,而是展现每个孩子的潜能、长处,让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个学生成长、成功。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未来政府可以将更多精力聚焦在高质量编制教育发展规划、有效进行财政投入、取消不必要的考试指标等方面。教师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供个性化教育、道德教育。
【南方日报记者】熊程
【作者】 熊程
佛山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