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一位母亲因为怀疑12岁的女儿偷拿了自己28元钱,气急之下,拿起鞋柜上的一根塑料按摩板,让孩子趴在卧室床上就开始击打管教,不想孩子因失血性休克,死了。
近日,法院公布了这起杀人案件的判决结果,母亲构成故意伤害罪。法庭上,她痛哭流涕深感悔恨,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因认错态度较好,受害者监护人也就是女孩的父亲出具了谅解书,法院依法从轻判处母亲有期徒刑10年。
据悉,孩子被打部位为大小腿后侧和手掌心等,被打后就躺在地板垫子上休息,女孩亲戚在当晚11点多发现孩子身体有异常,送医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名母亲有两名孩子,12岁的女儿是老大,母女两人在2019年来到深圳并借住在亲戚家中,母亲是某餐馆的服务员,而孩子暂时辍学。据母亲说,平日里自己偶尔会打一下小孩。
但网友对这个“偶尔”表示怀疑,为了28元钱,还只是怀疑,就对女儿下手这么狠,很难让人相信她平时对女儿很少动手。但确实,打骂教育的方式如今仍然比较常见,“棍棒底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才”是传统教育观,主要是因为见效快和无需花太多的心思,孩子犯错只要打就行了,打骂给了孩子肉体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阴影,怕了,自然就不敢再犯了。
棍棒教育的推行者,往往自己也是从小就被迫接受这种教育方式,“耳濡目染”,当了父母后自觉不自觉将其沿用。
并且,棍棒教育也能展示父母的权威,满足他们将孩子当作私有财产的心理,再加上打骂孩子也能发泄情绪,一些情绪管理能力较差或者性格暴燥的家长,就会习惯打骂孩子,长期下来,还会因为一点琐碎小事就上手。
但是,我国在古代流行的棍棒教育也不是一味地打骂,古人棍棒教育最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常见于教书的私塾中,多为打手心和打屁股。打学生是有讲究的,必须讲“礼”,即必须遵守儒家教义规范,不能打得太重太狠,不能扒裤,不能摁在地上打,这是普通学生,如果是秀才或者举人,更是不能随便打骂。可见,棍棒教育也是有度的,而不是一些家长随随便便地打骂。
这种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会让亲子关系冷淡,对于孩子而言,只有不犯错才能不挨骂和不挨打,这可能会使他们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并且关注父母的每个表情行动,以免情况不对被打。在这种打骂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变得懦弱,或者也生出暴力倾向,把对父母的无奈和怨恨发泄到别的弱者身上,这会严重影响他们人格成长和与人交际的能力。
性格温顺选择懦弱的孩子则容易走上另一个极端,就是患上抑郁症。孩子们虽是社会呵护的花朵,是明天的希望,但他们的生活过得如何,其实全看父母的素质和态度。父母宠溺,他们就是小王子小公主,但如果父母只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所有物,可以随意对待,他们就惨了。被父母家暴的痛苦无法处理,即使和他人倾诉、向老师和警察求助,也很难换掉冥顽不灵的父母亲,他们认识到错误收敛自然很好,但如果还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无能为力。
生养孩子是一件伟大的事情,父母应该多一些敬畏和用心,教育孩子以尊重为主,“恨铁不成钢”可以理解,但要遵循教育经验,考虑到自己和孩子年龄、观念的差距。观念有不同,父母应该用自己更强的能力,换一个孩子听得懂的方式去教育,而不是追求简单粗暴,把孩子当称一个有个性、有尊严的人来对待,就会好很多。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