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父母中产家庭,全职在家带娃,为啥却把孩子养成了“废物”

在知乎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帖子:

妈妈是国内top5大学毕业,父亲弃医从商,高知父母,高收入中产家庭,硬件条件非常优越。

自从怀孕后,妈妈就辞职在家,一心一意照顾孩子。在孩子的教育上,妈妈可谓尽心尽力,从幼儿园开始上英语外教课;孩子四年级就过了钢琴10级,英皇5级;只要孩子对某个项目表现出一点兴趣,妈妈马上给孩子报名让他去学,这些年,击剑航模编程学了个遍。

为了让孩子多见见世面,父母每年都带着孩子到处旅游,国内国外挨个转,可以说,只要对孩子的成长有一丁点好处,花多少钱都不在乎。

按理说,这种“精英”式教育下的孩子应该非常出色,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孩子初中考入名校后,越来越厌恶学习,不好好听课,不好好学习,每天就是沉迷游戏。不得已,妈妈听从心理医生的建议,对孩子降低预期,将孩子转入一所普通的学校,结果孩子更如脱缰的野马,彻底放飞自己,成绩一落千丈不说,生活习惯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对个人卫生毫不在意,脏到令人发指,对物质无欲无求,只要让他打游戏就OK。

妈妈绝望地表示,为什么自己费尽心力,为孩子提供最优越的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却将孩子养废了?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的教育绝对是头等大事,为了孩子,父母们肯付出一切去成全他的优秀。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当孩子的样子和你理想中的样子背道而驰,家长崩溃了“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却如此不争气”。

孩子99%的问题,其实都是父母的问题。在这个家庭的教育中,母亲,父亲,和孩子三个人都出现了非常典型的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焦虑的母亲

从这位妈妈的描述可以看出,她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为了孩子,选择做全职妈妈,全力培养孩子的兴趣,带孩子到处旅游提高眼界,她尽一切所能去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给孩子。

她不断付出,认为自己牺牲了很多,孩子就应该给出相应的回报,当孩子开始失控,她崩溃了,想对孩子抓住得更多,越用力,越适得其反,就像握在手中的沙子,越想抓住,失去的越多,可以说,她已经陷入了一个焦虑的“怪圈”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超级育儿师》里,一个6岁男孩子的妈妈,孩子不吃山药,但是山药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妈妈每天5点多起床,将山药做成米糊给孩子吃。

户外稍微起风,她就担心孩子受风,不让孩子在外面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她一会儿担心孩子肠胃不消化,一会儿担心孩子扁桃体发炎,每天让孩子吃各种各样的药物,甚至怕孩子刷牙不小心喝漱口水,对身体不好,连刷牙的漱口水都必须是凉白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她坦诚“我就是很焦虑,我就是害怕孩子不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焦虑的父母,看不到孩子的真实需求,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他从自己的角度为孩子设定了一个目标,他为孩子假设了很多的想象,然后不断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划成长。

焦虑的父母,他们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却不知每个孩子都是有个体差异的,他们将统一的标准强压到孩子的身上,让孩子无法呼吸。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斯坦福大学的朱莉主任说过:父母的过度帮忙,过度保护和引导,关怀备至,剥夺了孩子们建立“有效自我管理人生能力”的机会。

被妈妈严密控制的孩子,其实是不幸的。孩子在这种控制中变成了弱不禁风的弱苗,丧失了自我保护意识,丧失了成长应该拥有的冲动和勇气。

随着孩子长大,当他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已经无力反抗,就会成为帖子中的男孩,选择逃避,去虚拟的世界中找寻自我。

越焦虑,越控制,越逼迫,效果越差。

正确的教育,不是靠蛮力,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是细水长流的过程,看见孩子,理解孩子,包容孩子,放平心态,才能在教育中正确地引导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缺席的父亲

这篇帖子的通篇全文,只提到了一次孩子的父亲,可见,在这个家庭中,父亲的教育是缺席的。

男孩没有社交,每天宅在家里,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他的人生没有目标,每天就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实际上,这样的性格和父亲的缺席有很大的关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曾经做过一次调查,数据显示,在40岁以下被访爸爸中,最近一年从不或很少照料孩子生活的占到70%,从不或很少辅导孩子功课的占到47%,而妈妈在这两项的表现分别为7%和20%。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在妈妈的照顾和教育下长大的。

美国幼儿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父爱的缺失将导致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

有研究表明,妻子主宰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有可能会存在不勇敢,不敢承担责任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不好的倾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太多的父亲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

带孩子踢球骑车,流一身臭汗,去感受运动带来的快感;

带孩子打游戏看球,欢呼大叫,去享受美好的父子亲子时光;

和孩子一起帮助妈妈做家务,去体会家庭的爱和温馨;

带孩子去社交场合,让孩子学习社交的一些基本要领

当青春期来临,爸爸和儿子聊聊青春期的各种问题.....

男性独有的坚强,乐观,独立,豪爽、冒险等这些特点,都是妈妈没有的特质,都是妈妈无法给予孩子的,这些在家庭教育中,在孩子的成长中是极为重要的补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母亲教给孩子细腻的情感和处世方式,父亲教给孩子爽朗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母亲决定了孩子的人性温度,父亲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格局,两者缺一不可。

孩子3岁以后,尤其是男孩,妈妈要开始退位,爸爸则要更多地介入到孩子的成长中。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不要等错过了,出现问题了,才感到后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不见的孩子

男孩的一切都是母亲安排的,上什么课,学什么兴趣班,一切一切都被妈妈安排的妥妥当当。

而这种妥当的背后,让孩子迷失了自我,他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因为自己的人生是被妈妈安排好的。

他之所以沉迷于游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只有在游戏的世界里,他才有能力主宰自己。

当妈妈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时,孩子明确地说“我没有问题,是你有问题,你太焦虑了。”

焦虑的母亲,让孩子无法呼吸,逃不过现实的母亲,只能一头扎进游戏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变得邋遢不堪,与其说是生活习惯变差,不如说是对母亲的反抗,当母亲气急败坏的时候,他才能得到报复的快感。

教育的主体是谁?是孩子!最该努力的人是谁?是孩子!

然而在这个家庭中,一切都错位了,孩子的内驱力被母亲的勤奋和焦虑完全破坏了,所以他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一丁点儿欲望。

一个看不见自己教育的意义,痛恨孩子看到不到自己的付出;

一个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痛恨父母对自己的过度控制;

还有一个隐形人,偶尔蹦出来指指点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焦虑的母亲,缺席的父亲,叛逆的孩子,这样的家庭关系怎能不鸡飞狗跳,这样的家庭里,谁会好过?

斯宾塞在《教育论》中说: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

看见孩子,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有人生的控制权,他才有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个家庭,其实是很多家庭的缩影,孩子的成长被父母绑架,在他们的人生中,父母成为了主角,父母严格控制孩子,认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父母不断强调自己的牺牲,要求孩子给予回报;

错位的关系,让孩子无奈地成为了一个牵线木偶,反抗不了就逃避,最终成为了一个“废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神奇麻麻木小暖说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逼自己承认,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父母的角色只能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操纵者,学会放手,将人生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在他们奔跑的时候,为他们呐喊助威;在他们迷茫的时候,为他们指引方向,人生的路终归要靠他们自己走完,而父母只要做好前半程的领路人就很好!

标签: 孩子 父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