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们大重庆巴适惨了!快点来耍嘛!”近日,一个4岁中新混血萌宝宝的日常生活视频走红网络,在抖音拥有3万多粉丝。
深棕色眼睛,一头金灿灿的卷发,目前的在重庆居住的EK能说各种重庆话和“言子儿”,夸起重庆来诙谐又充满童趣,他带着网友去看洪崖洞、解放碑、轻轨,用重庆话自豪地介绍他心爱的“大重庆”。
混血宝宝独爱重庆话 会说上百句“言子儿”
EK的全名叫做Enacio Kiwa Bragg,出生在重庆。妈妈易术是重庆人,爸爸是新西兰人,都从事酒店管理工作。虽然才4岁,他已跟随父母去过澳大利、缅甸、泰国等国家,小小年纪,至少飞过30多次,已经是个见多识广的宝宝了!
去年,EK回到妈妈的家乡重庆。今年3月,他开始学说重庆话,显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很快就从“零”基础到熟练运用了。他学会了一大堆“言子儿”:“坐一闷墩儿”、“要得”、“敲棒棒”、“搞况了”。“我还会说‘重庆成语’呢!”什么是重庆成语?EK笑嘻嘻地说,逗猫惹狗、憨吃哈胀、磨皮擦痒!
学会说重庆话后,EK就彻底爱上了这门有意思的地方语言,竟不太想说英文了。每次易术给他讲英文童话故事,他都会缠着妈妈讲中文版本,理直气壮地说:“在哪个国家住就要说哪个国家的话!”他还反问妈妈:“妈妈你看,我正在专心学重庆话,要是又突然学英语,把中文忘了啷个办呢,啷个在中国生活呀!”
今年疫情严重期间,趁隔离在家,易术开始随手给孩子拍一些生活视频片段,权当作生活记录。没想到发布到网上后迅速吸粉数万。网上晒混血宝宝的不少,但EK自然流露出的“宝宝式幽默”深受网友们喜爱,戏称他可以回新西兰开个低幼版的“德云社”。
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国外的粉丝们每天都催促妈妈更新。易术心想,不妨也借此多推广家乡重庆以及当地文化,于是便坚持了下来。人气最高的视频收获了9万多点赞,单个视频点击量最高达到125万。
有的粉丝说要到重庆来请他吃火锅,有粉丝是开烧烤店的,请他去宜宾吃烧烤,有粉丝在上海的,邀请他去迪斯尼玩。
易术表示,无意让孩子成为“网红”,只希望他正常成长,拍视频是为了记录生活,以便他长大后自己翻看。
英文反而不会说了 和爸爸交流靠妈妈翻译
EK2、3岁在新西兰读幼儿园时,和老师、小朋友们用英文沟通毫无问题,到了重庆以后,“沉迷”于重庆话,平时很少说英语,曾经流利的英语竟不太会讲了。
上周,妈妈带着EK逛商场时,走过来一个大几岁的小朋友,在他爸爸的鼓励下主动找EK说话,希望练习一下英文口语。“Hello, my name is XXX....””Hello,我叫易乐鸥......”然后全程就用重庆话跟小朋友交流,让对方大吃一惊,有点哭笑不得。
EK的爸爸因疫情原因目前还在国外,父子俩已有数月没见面。平时视频通话时,他跟爸爸固定的对话就两句:“Hello, Daddy!”“Bye, Daddy! Good night !”由于EK爸爸不会说中文,现在儿子英文也说不了,这两句中的情景就比较尴尬了,全程靠妈妈翻译。
妈妈趁机跟他说:你是混血宝宝,中文要说好,英语也要说好,不然怎么跟爸爸交流呢。EK认真地问妈妈:“我就当中国人好吗?现在我们不能交流,那我就负责教爸爸中文呗,我就想呆在中国!”
“哦豁,妈妈找了个新西兰人”
儿子不说英语独爱重庆话是易术没有料到的,但她并不着急。
渝中区长大的重庆妹子易术2002年赴新西兰留学,2009年原本毕业后已在新西兰工作3年,事业正值上升期,但父母希望女儿回重庆,早日解决终身大事。于是易术便回到家乡,她也希望另一半是中国人。
后来,因工作原因遇到了她的先生,来自新西兰。她对新西兰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两人很聊得来,慢慢相知、相爱、结婚。2016年,EK宝宝在重庆出生了。
父母给孩子的中文取易乐鸥,希望他做一只快乐的小海鸥,自由翱翔。
父母的爱情经历,EK也听说过,因此他也跟网友们吐露了这个“秘密”:“妈妈其实是想找个中国人的,结果哦豁(重庆话,意为哎呀可惜了),找了一个新西兰人,就是我爸爸......”
妈妈:坚持让孩子学好家乡话再学英语
易术之前长期在国外生活,她看到现在一些海外华人父母在子女语言的学习上,只重视孩子英语,却忽视了中文教学,导致国外出生的华人小孩往往一口流利的英文,中文却磕磕巴巴甚至完全不会说。甚至有的中国父母为了孩子尽快融入当地,刻意不教孩子说中文。她并不太赞成这样的选择。
“咱们重庆人嘛,就是要会说重庆话撒!”易术自豪地说,文化的传承很有必要。在她看来,祖国、家乡的语言永远都是应该放在第一位。EK宝宝对重庆话、普通话的偏爱,其实也来自于妈妈对祖国、对家乡的深爱。
除了能说一口流利的重庆话,EK也开始在学习书法、国画等传统文化技能。一岁多就会背三字经,《西游记》成为他的枕边故事书。教他用毛笔字,第一个学会写的词就是“中国”,他也喜欢穿汉服、下围棋、弹古筝。
易术一点也不担心孩子现在不太会说英文,她认为孩子天然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先把中文和中国文化学扎实,基础打牢,便于传播和传承。至于英文,到了一定语境中,可以随时“捡”起来。
“我们中国现在已经这么强大,没有必要把外语摆在比母语更重要的位置!”
EK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这是我的大重庆!好巴适哦!有火锅、夜景、漂亮的小姐姐!”EK还有个小心愿,因为年龄太小,又对太辣的食物很敏感,至今他还没吃过火锅,对此非常向往,经常问妈妈“毛肚和鸭肠是什么味道的呀!”
如果你在重庆的街头遇到一个外国人模样,金黄卷发,笑容灿烂,满口重庆话的小男孩,那可能就是无意中充当了重庆文化传播者的小EK啦!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