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孩子步入学校的那一刻起,补习班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么补习班到底有没有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注意是先有“亲”后有“信”。
“亲”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亲近,也可能是疏远。
决定这种亲疏远近关系的因素如下:
1、教师的职业态度
1)、基于人的社会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同时,人也更容易接受与自己相似或者相近的行为方式。
这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交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那些率先获得教师好感的孩子更早更好的适应了学校生活。
2)、教师的从业动机决定了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
从从业动机出发,教师可以分为两类:乐于奉献型和控制型。
对乐于奉献型而言,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教师会首先维护学生利益,也会更愿意去了解学生。这种教师很容易和学生建立关系。
对控制型而言,教师从业的潜意识是希望通过教师这个职业控制比自己弱的人,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
这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控制局面,而不是学生利益。这种教师的目的性很强,与学生建立关系不是其擅长的内容。
2、教师的职业技能
这里的职业技能不只是教授知识,还有怎样和学生沟通互动,怎样评价学生,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怎么处理家校关系。
即职业技能是教师和学生建立关系的必要手段。
3、教师的任课时间
建立关系时间问题不可忽略,没有哪种关系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与学生也不例外。
关系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短时间内,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只是部分的,不够全面。教师要了解学生,势必要花费足够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也是为什么不提倡孩子经常换老师对原因。
了解了亲疏远近关系后,我们再看补课问题。
从上面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短时间的补课没有效果的,经常换老师的补课也没有意义。